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历史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永泰公主李仙蕙墓

永泰公主李仙蕙,字:辉,生于垂拱元年(685),是中宗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李仙蕙端庄艳丽,"使桃李之花为之逊色",且才智聪慧,生知百行,中宗极其宠爱,封她为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户。久视元年(700),嫁于武则天的侄孙魏王武延基。大足元年九月(701)她与其夫武延基及其兄李重润窃议朝政,被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密告,武则天大怒,害死了李仙蕙等人,他死时仅十七岁。神龙二年(706),中宗复位,追封其为永泰公主,将尸骨由洛阳迁来陪葬乾陵。

现今永泰公主墓虽已被盗,但遗存的殉葬品还相当丰富,共计1046件(壁画不计)。可分为俑、金属器物、石刻、陶瓷器、壁画5大部分,其中以三彩制的俑和器物、墓室壁画最为精彩。 墓中俑类可分为陶俑、三彩俑和木俑三类,总数878件,是遗存文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种。700余件陶俑有天王俑、镇墓兽、男骑马俑、女骑马俑、男立俑、女立俑、胡人骑马俑、男骑马奏乐俑和动物俑各种造型,大都施彩。三彩俑的造型也很丰富,有男、女骑马俑,男、女立俑和三彩马、胡人骑马俑。总数近70件。30余件木俑全是男立俑。俑的服饰色彩艳丽,斑驳陆离,非常引人注目。 永泰公主墓的壁画是特别精彩的一部分文物。壁画几乎布满了墓道和后墓室的四壁、顶部。这些壁画可分为六个部分:墓道、过洞、天井、甬道、前室、主室。因墓葬被盗时挖有盗洞,甬道全都积满淤泥,一些壁画为泥所没,另有部分剥落,保存较好的是两室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