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十二丞相(五)——韦思谦

历史

原阳县十二丞相(五)——韦思谦

韦思谦,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本名仁约,字思谦,因其名发音与武则天之父名讳相似,所以称字。祖先从京兆向南迁徙,定居于襄阳。考中进士,多次授任为应城令。一年之后参加考选,韦思谦在任上政绩考核为末等,依照旧制类这种情况大多是不予进职,吏部尚书高季辅说:自从我任职考选部门,今天才得到这样的一个人才,怎么能因为小瑕疵而舍弃品德高尚的人呢。就提升他做了监察御史。韦思谦从此就出了名,他曾经对人说:御史出都,如果不动摇一方,震慑州县,就是失职。当时中书令褚遂良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土地,韦思谦上奏弹劾这件事,褚遂良被降职为同州刺史,等褚遂良复职以后,韦思谦不得升职,出任清水令,他对别人说:我性格狂放粗率,被授予大权,遇事就要发作。招祸害缠身是理所当然的事儿,然而大丈夫身居刚正之位,必须无所畏惧来报答国恩,终不能做碌碌无之臣来保全妻子儿女。左肃机皇甫公义任检校沛王府长史,引进韦思谦任同府仓曹,他对韦思谦说:您岂是池中之物,暂且委屈您做几十天的宾客,提高一下本府的声望,之后多次迁升任右司郎。
  永淳初年,历任尚书左丞、御史大夫。当时武侯将军田仁会因与侍御史张仁祎不和,就上奏诬陷他,唐高宗到殿前责问张仁祎,张仁祎慌张害怕,对答不当,韦思谦登上大殿台阶进谏道:臣与张仁祎同在一个部门,非常清楚事情的经过,张仁祎为人懦弱而无能,不能为自己申辩。如果田仁会迷惑圣上视听,使张仁祎不正常地获罪,那就是臣事君不尽心了,请让这二人为此事对证,他言辞流利,含义鲜明畅达,高宗非常赞同。韦思谦在御史台任职,每次见王公从不行跪拜礼。有人劝他行跪拜大礼,他回答说:雕鹗鹰鹯岂能与众禽伴!为何要行跪拜礼来亲近他们呢,况且身为谏官,本来应独立。他刚任左丞时,上奏说:陛下为各部门选择人才,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空缺不授,现在您不吝惜好的锦缎让我来裁剪,把好的位置给我,这是陛下知臣之深也,也是小臣鞠躬尽瘁的时候了,他在任上整顿制订法纲,朝廷肃然。
  武则天临朝称制,他转任宗正卿,恰逢改换官名,改任司属卿。光宅元年分别设置左右肃政台,又任命韦思谦为右肃政大夫。大夫过去和御史行对等之礼,惟独韦思谦坐着接受对方拜见。有人此提出意见,韦思谦说:朝廷班列本有等级差别,为何要无原则地行事呢垂?垂拱初年,赐爵博昌县男(博昌县男爵),升任凤阁鸾台三品。第二年接替苏良嗣任纳言。垂拱三年上表告老请求辞官,武则天答应了,加授太中大夫。永昌元年九月死于家中,追赠幽州都督,有两儿子:韦承庆和韦嗣立,都曾任唐朝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