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的由来

历史

康县的由来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9.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1928年由武都县析置永康县,1929年改名康县。取“安宁、康福”之意,以北周时之康州而得名。  2000年,康县辖8个镇、20个乡:咀台镇、平洛镇、大堡镇、岸门口镇、两河镇、长坝镇、阳坝镇、云台镇、望关乡、巩集乡、寺台乡、大南峪乡、迷坝乡、三官乡、王坝乡、碾坝乡、豆坝乡、店子乡、豆坪乡、贾安乡、白杨乡、秧田乡、太石乡、铜钱乡、托河乡、李山乡、三河坝乡、太平乡。

2004年撤乡并镇后,保留8个镇、13个乡:城关镇、平洛镇、大堡镇、岸门口镇、两河镇、长坝镇、云台镇、阳坝镇、望关乡、寺台乡、大南峪乡、迷坝乡、王坝乡、碾坝乡、豆坝乡、店子乡、豆坪乡、白杨乡、太石乡、铜钱乡、三河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