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是中华民族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至今,仍保留着燕国长城、金代界壕、辽代古墓壁画、元代佛塔和清代王府等历史文化古迹。这里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和清代名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里,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版画艺术之乡”、“中国民歌曲艺之乡”、“中国马王之乡”和“中国红干椒之乡”。
通辽市的前身是哲里木盟(哲里木:蒙古语意为地区之间议和集会的意思),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哲里木盟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五千年前科尔沁(科尔沁:是锐利、敏捷之意,又意带弓箭的人们)草原就开始有人类生息。哲里木盟土地上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戌族。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哲里木盟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哲里木盟纳入蒙古帝国的版图。十六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哲里木盟基本上受“大金”控制。到清朝改往日部落为盟。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哲里木盟归伪满洲国统属。
1946年在中共辽西省委工作团的帮助与组织下,成立了哲里木盟政府, 由辽北省管辖。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划归吉林省管辖,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9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哲里木盟,建立地级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