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大三原

历史

美丽大三原

三原史称“甲邑”,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为古京畿之地,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多年历史,素有“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美誉。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7万亩,辖11镇3个发展服务中心208个行政村,是陕西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经济腹地和省会西安的北大门。

地名由来

《元和郡县志》卷1京兆府三原县:“以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曰丰原,北曰白鹿原”,故名。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移龙桥镇,即今三原县治。[2]

历代沿革

汉池阳县地,东汉时由于羌族作乱,永初五年(111年)之后,北地郡徙池阳县。

前秦苻坚于县西北今淳化县固贤置三原护军,以其地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故名。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改置三原县,永安元年(公元528年)三原县治由今淳化县固贤迁今城关镇西北15千米清水谷。

北周析东北部设华池县。

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撤销华池县。 三原县夜景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迁治清水谷南故任城,并更名池阳县;武德六年复迁治故地更名华池县,并析县境东北地另置三原县,属泉州;贞观元年(公元624年)撤销另置的三原县,复改华池县为三原县,属雍州;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属鼎州,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属雍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属京兆府。

五代梁属永平军。

五代唐属耀州。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原县治迁唐高祖献陵附近。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迁治龙桥镇(今城关镇)。

明、清属西安府。

1913年属关中道。

1939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

1953年,县改隶渭南地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

1984年,咸阳地区改市后,三原县为咸阳市辖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