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邯郸人感到特别的骄傲和自豪,因为我的家乡邯郸是一个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地方!邯郸作为中国五大名都之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好多说的成语都是出自于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距省会石家庄180公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历史近3000年。战国时期,赵国在此建都158年,演出了许多英勇悲壮的历史活剧,经司马迁写进《史记》后,形成数百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连同其他与邯郸有关作品和事件的成语典故,共有近2000则,成为邯郸市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它们具有以下特征和价值:
一是数量多,内容丰富。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共有1580多则。现在又有研究者说不下2000则。其中直接与邯郸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也有200则。其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军事、人物、风俗、文化等方面。
二是对建设特色城市,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价值。邯郸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其内涵之一就是有与其相关的一千多则成语典故,被誉为“成语典故之乡”。200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邯郸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
三是对塑造城市精神,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众的历史自豪感具有重要价值。这些成语典故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比如“胡服骑射”成为邯郸市的城市精神,鼓励人们改革进取;“将相和”歌颂了国事为重,顾全大局的高风亮节,“负荆请罪”肯定了有错必改,勇于自责的精神等等。
从力戒盲从刻板的“邯郸学步”,到点化人们领悟宠辱之道、穷达之运的“黄粱美梦”;从教人坦诚、知错就改的“负荆请罪”,到寓意明了的“中山狼”;从蕴含处世之道人生哲学的“鹬蚌相争”“饮鸩止渴”到锐意变革与进取的“胡服骑射”……邯郸成语文化的源远流长及深刻影响,可见一斑。
2005年10月,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产生了许多成语典故。据考证,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大约1500条。
智者千虑/背水一战 /毛遂自荐 /破釜沉舟/南辕北辙 /不遗余力 /利令智昏 /旷日持久/一枕黄粱/黄粱美梦/奉公守法/鹬蚌相争 /邯郸学步 /奇货可居 /纸上谈兵/负荆请罪/完璧归赵 /价值连城 /胡服骑射/ 窃符救赵/ 梅开二度 /伤弓之鸟 /因人成事*三寸之舌 /一日千里/欺世盗名/罚不当罪/拒谏饰非/孤注一掷/不学无术 /梅开二度/白云亲舍/以人为镜/当局者迷/剖腹藏珠/徙宅忘妻/始终不渝/载舟覆舟/犯颜直谏/ 唱筹量沙/坚壁清野/鹿死谁手/怙恶不悛/生灵涂炭/狗尾续貂/推心置腹/乌合之众/疾风劲草/未可厚非/山鸡舞镜/巧夺天工/箭在弦上/袖藏金椎/身无可击/无出其右/二鲍纠慝/左提右挈/人人自危/死有余辜/声名狼藉/取而代之/纲举目张/徐市求仙/举措失当/一叶障目/志在四方/轻虑浅谋/天下无双/燕雀处堂/安然无恙/居心叵测/乐极生悲/唱筹量沙/食不甘味/因势利导/犯颜直谏/无功受禄/载舟覆舟始终不渝/大儒纵盗/徙宅忘妻/羽毛未丰/剖腹藏珠/坐享其成/争先恐后/掩耳盗铃/当局者迷/按兵不动/以人为镜/天经地义/中饱私囊/天夺之魄/董狐之笔/言犹在耳/赏罚分明/退避三舍/河伯娶妇/补天浴日/坐怀不乱/步履蹒跚/难至节见/市道之交/鹿死谁手/路不拾遗/瓜田李下/以卵击石/管窥锥指/前倨后卑/顶天立地/三人成虎/一狐之腋/犹豫不决/攻难守易/围魏救赵/舍本逐末/窃符救赵
近年以来,邯郸市大力挖掘“成语典故”的文化存量,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彰显这座古城的传统文化魅力。无论邯郸市区还是周边郊县,随处可见“成语典故”雕塑和碑文,让历史“复活”于现实,让现实“链接”历史。
为了集中展示邯郸成语典故的风采,近年在古赵苑附近建起一座规模宏大的邯郸成语典故苑。它西牵九宫城,东依铸箭炉,今人游走其间宛若重返古赵大地,洞悉华夏历史的深邃与博大。我们透过一个个出自《庄子》出自《淮南子》出自《左传》出自《战国策》出自《史记》的成语典故,宛若置身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从这个意义讲,邯郸无疑是储存我国古老文化的大容量“硬盘”,正在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