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朱元璋兴兵打败元朝,建立了明朝,称之为明太祖,定都南京,他为了巩固帝位把他的八个儿子分封为王,各霸一方。四子朱棣,文武双全,精明能干,分封到燕京(今北京),号称燕王,携重兵把守北方以防鞑靼族进攻中原。
燕王为什么要扫碑“见人就杀,鸡狗不留”?原因是:朱元璋死后,根据传长不传次的封建世袭制,把帝位传给大儿子—朱标,可朱标早亡,又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大儿子朱允炆,称建文帝。建文帝听从手下齐泰、黄子澄等大臣的意见,怕叔父们带兵造反,下令削藩——剥夺各地叔父的兵权。拥兵最多的燕王朱棣,听说后领重兵以 “清君侧”、“扫墓碑”为名,起兵反抗。建文帝听说四叔燕王造反,隧派重兵平叛。燕王和建文帝在河北这一带打起了仗,平乡人正统观念较重,纷纷起来帮助建文帝平叛燕王。燕王对此怀恨在心,见人就杀,见房就烧,“鸡犬不留”,这场战争在河北一带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平乡人民横遭这场战乱的杀戮。史书上说:“村毁去十之八九,人仅存十之一二。”又曰:“春燕归来无栖处,赤地千里无人烟。”“青磷白骨遍田野,鸡狗鼠兔日不见。”这场战争在史书上叫“靖南之役”,在我们这一带叫燕王扫碑。扫碑扫成扫不成不论,却把这一带的生灵一扫而光。
史书记载,这场战争清河、平乡所有的村庄只剩下了个艾村。
艾村在明朝以前叫庄活村,在汉朝时期这个村是县城所在地,名为南羉城。经过四年间的“靖南之役”,这个村眼看人就要被杀光,村将灭亡。一天有个好心的老太太带着赵、周、朱、麻四姓的四个孩子,想逃离远避战乱。刚出村即被燕王的兵将发现,问老太婆要向哪里去。老太婆说:你们这场战争把我们这一带人快要杀光了,俺们这个大村子只剩下这么四户四姓四个小孩。俺想带领着四个孩子逃走,保住俺村的四姓人家。燕王的兵将说:“你爱护你村的儿童,燕王更爱护他管辖的黎民百姓”。顺手从路边拔了几把艾(野生植物)给这位好心的老太太说,你回去后把艾插到你们的门口,他们看见有艾的人家认为都是好黎民,准不再杀害你们。
从那时起,庄活村改名为艾村,以后人们都说燕王扫碑,只剩下个艾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