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卢氏断块盆地不仅是一座巨大的化石宝库,
而且
在锄沟峪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和牙齿化石,为古人类的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卢氏境内的仰韶、
龙山、
裴里岗文化遗址,
都确切地显示了卢氏史前文化的轨迹,
表明卢氏文化的起源至少在五千年以上,
加之洛河横贯全境,
境内流长
113
公里,
使卢氏与古都洛阳一衣带水,成为中华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的中心区
域。
卢氏从公元前
113
年建县至今,没有移过城址改过县名,迄今
2100
多年,
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古县,
保存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又因卢氏横跨长江、
黄河两大
流域,
自然风物不同,
地理环境不同,
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由于卢氏特
定的位置和环境,
使之承接着历史文化的“八面来风”。
东承河洛文化,
北和西
受晋秦文化熏染,南受荆楚文化影响,因而形成独特鲜明的卢氏民俗文化。
卢氏是豫西乃至河南的民间民俗文化大县。民俗文化不仅历史悠久,种类
丰富,特色鲜明,而且保存比较完好,是一座丰富的民俗文化宝库。
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化石实物可考的“人龙相揖别”的地区。
卢氏境内有古文
化遗址
63
处,其中古生物化石点
22
处。自
1934
年法国生物学家德日进到卢氏
开展科考工作以来,
卢氏一直是中外古生物科学家瞩目的地方。
其中被科学界命
名为“卢氏跗猴”的古生物化石是国内发现年代最为久远的原始灵长类动物标
本,
被专家称为是建国以来晚始新世哺乳动物研究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上个世纪
八十年代以来,
卢氏朱阳关、
五里川一带不断发现恐龙蛋化石,
再次引起了科学
家的极大关注。
目前,
卢氏是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基地,
是古生物学家前
来考察最为频繁、
最为关注的地区。
专家们认为,
“卢氏跗猴”和卢氏恐龙曾生
活在距今
4000
多万年前的同一地区、同一时代。恐龙灭绝后,“卢氏跗猴”演
变成为人类。特别是
1976
年至
1979
年,卢氏两次发现的共
4
片
10
万年前智人
头骨化石和
2
枚牙齿化石,更为“卢氏跗猴”向人类的演变提供了佐证。
卢氏是河洛文化之源。卢氏古为尊卢氏部落,属于伏羲氏的分支,后演变
为古卢氏国。
卢氏国由于地处偏僻,
不对邻国构成威胁,
一直作为相对独立的氏
族国延续至建县。
卢氏是全国唯一有大禹手书真迹的地方,
境内有新石器时代文
化遗址处、
商代文化遗址
8
处。
专家论断,
卢氏是洛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是河
洛文化之源
.
卢氏也是革命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