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古建筑——泗洲塔

历史

唐河古建筑——泗洲塔

中国现存有两座泗洲塔,一座位于河南唐河,系八棱圆锥形塔,内有螺旋台阶可登塔顶,共九层,高三十五公尺左右,内外壁有许多石雕佛像,始建于宋绍圣二年(公元一〇九五年),历史上曾多次重建,“古塔凌烟”是唐河八景之一。
河南省唐河县泗洲塔坐落于县城菩提寺内,该寺的前身为一规模不大的寺院,名曰泗洲院,约建于晚唐时期。到北宋仁宗嘉佑(1056—1063)至英宗治平(1064—1067)年间,赵尚宽、高赋先后任唐州知州,大力推行农耕、招徕流民、兴修水利的政策,使唐州地区(辖方城、泌阳、桐柏、比阳、湖阳5县)户口猛增,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形势下,僧人易于化缘募捐,州里也有余力提供财力支持,于是扩建寺院便提到了议事日程,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当泗洲塔正修筑时,在智洪禅师的主持下寺院开始扩建,扩建后的寺院易名为菩提寺。该寺具备“七堂伽蓝”形制,规模宏大、声名远扬,游客如云。后随着金兵的入侵,寺院受到严重破坏。明洪武10年(1377),得以重修增建,从而使菩提寺气象更新、香火不断。至1966年最后一座大殿——大雄宝殿才被拆毁。
与菩提寺相映辉的就是寺内的泗洲塔了,该塔位于大雄宝殿之后十几米处。塔体系砖仿木结构,始建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明洪武10年、万历7年、清康熙44年因雷劈塔顶而重修。塔体呈八棱锥形,11级,高51米,下层直径7•6米。内有砖砌塔心柱,柱周围筑有盘旋台阶踏道,可登至第9级。第一级南北各有一拱门,除第6级外,第2至9级各开1—3个塔门,登塔可举目远眺。每级有塔心室,内有数量不等的碑刻和壁龛,外壁亦有壁龛多处。层层外壁转角上都饰有石质龙首,昂首塔外,各层高度与直径自下而上按比例递减,最高处顶端为八角钻尖塔顶。
该塔雄伟庄严,保存完好,九百多年来宝塔虽历经风雨,至今依然巍然挺立,为 河南省一处优秀的古代建筑。1963年6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唐河县城内。平面呈八角形,为11级楼阁式砖塔,高51米,塔基边长7.6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面阔 逐层收敛,使塔略呈抛线形,内有上行梯道,除第六级外第二级至第九级各辟有1—3个门,沿阶梯盘旋向上可登临眺望。泗洲塔,又名泗水塔,是宋代唐州菩提寺内著名建筑,古为八景之一——“古塔凌烟”,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载自南阳地区志第三十九卷224页) 又根据《走遍南阳》记载:明洪武十年重建后又经多次修葺,整个塔身,分为10层,高68米,底层南面辟一拱门,2-10层各有一门,塔内有砖砌塔心柱,每层内外壁均有少量碑刻或壁龛,内奉石雕佛像;塔形呈八角形锥状,塔角布以石龙首,龙首口内衔环。因为保存得较完好,泗洲塔更显得雄伟庄严。1997年又有青烟从塔上浮出成为远近奇观,实属不可思议。此古建筑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但为了保护从2002年秋天起就禁止游人登塔参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