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激情燃烧五百载岁月(三)

历史

从化激情燃烧五百载岁月(三)

接着向大家介绍从化的文化事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县)委、市(县)政府重现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市(县)经济总体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使从化的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事业取得同步的发展。文化部门坚持文艺、电影、图书下乡服务,开辟广场文化活动,开展乡土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办电台、电视台,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创作具从化特色电视节目;坚持教育改革,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各学校实现课室楼房化;科技部门引进科技人才,培训科技人员,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开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疾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体育设施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获广东省和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

【 各项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1979年,县文化局办有《从化文艺》,全县经营文化用品摊档51个,专业、业余剧团和宣传队63个,13个公社均设有文化室,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有唱山歌、看电影和文艺表演。县内只有有线广播站,全县生产队通播率95. 73%。80年代,改革文化体制,发展私营个体户经营文化项目,加大文化投入,改善文化设施,文化各项事业有所发展:县文化中心落成对外开放,成立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建县图书馆落成对外开放。90年代至2004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并组织大型文化活动项目:先后举办大型民间艺术巡游、艺术节、大型彩车艺术大巡游、大型舞蹈专场、广场综合文艺展演、锦绣从化形象新星大赛、大型团体艺术体操表演等大型文艺活动;县档案馆成为省一级档案工作达标单位;进行3次文物普查,钱岗广裕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2003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至2004年,全市经营文化项目网点增至352个,各镇、街和村、居委均建有文化室,群众文化活动更为活跃,具从化特色的文化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鲤鱼、掷彩门、放土炮、唱山歌等。开办电视台,建起风云岭广播电视微波站,全市共铺设光纤主干线250公里,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至2004年,全市有线电视用户8. 0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50. 6%,有线电视节目共20套。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1979年,全县有幼儿园10所,中小学校242所,全年投入教育经费按全县人口平均14元。1980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办好我县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85年9月,县委、县政府做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的五项措施》,实行三级办学体制;县政府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兴起集资办学热潮,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至2004年,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认真开展素质教育,全市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2002年7月,市委、市政府提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全市基础教育以市统筹为体制;教育经费每年递增,学校全部实现楼房化,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江埔、鳌头、龙潭、吕田镇率先成为教育达标镇。至2004年,全市有幼儿园58所、小学192所;适龄儿童入学率99. 9%;中学27所,适龄青少年入学率99. 7%;普通高中8所、中等职业学校5所,全市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大专以上上线率增至85. 2%;全年教育经费投入2.77亿元,全市人口平均517. 03元,是1979年的36.9倍。至2004年,先后有9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落户从化办学。

【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1979年,全县有县属医疗卫生机构5家,公社、镇级卫生院14家,大队卫生站192个;全县有卫技人员1 195人,平均每千人有卫技人员2. 78人;同年12月,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协议,在从化建立国内第一个初级卫生保健合作中心;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有63%的农民参加。1985年,全县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推行承包经营,医务人员允许停薪留职;1986年,开放医药市场;开展地方病防治,先后消灭或控制地氟病、碘缺乏病、疟疾病、丝虫病;建立妇女病普查普治制度;全县把防治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肺结核的接种工作纳入计划免疫。90年代至2004年,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果: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引进卫技人才,实行卫生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先后建成中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化市血站;全县医疗单位引进技术骨干,添置现代化医疗设备,落实业务用房,提高临床医疗技术水平;1997年,从化获广州市基本消灭麻风病县称号,并获省级“爱婴市”称号。至2004年,从化有市属医院6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2间),镇级医院12家,村级卫生站184个,有外驻单位医院6个,有厂矿、学校、计生对外门诊部38个,个体开业医疗点30个;全市卫技人员增至2 490人,平均每千人有卫技人员3. 87人;在临床中,市属医疗单位对疾病诊断符合率99. 5%、治愈好转率92. 1%、死亡率下降至0.5% -1%;全市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99. 2%。同年10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有53. 9%的农民参加。

【 大力提高科技水平】

1979年,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648人,全县每千人中有科技人员近2人,全年科技经费仅8 000元。80年代,重视引进和培养,全县科技人员增长近1倍;1984年,实施《从化县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科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奖励各行各业的科技成果。90年代至2004年,科技改革不断深入:市科委先后作出5项科技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开展星火计划培训,面向农村、农业,培训农技员、重点户、专业户、农村青年,开展“科技进步月活动”和科普活动,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2004年,全年科技经费增至800万元;至2004年,全市获国家、广东省广州市级科研立项121项,获国家、广东省和广州市级科技进步奖38项,全市有各类科技人员2. 13万人,全市每千人中有科技人员40人;从化市政府门户网站设61个子网站,启动农村信息化建设项目。

【群众体育广泛开展,获全国先进县称号】

1979年,全县有各类体育运动场所310个,群众体育活动主要是球类、田径、游泳、棋类等项目。80年代,体育设施增加,学校体育、职工体育、社区体育和体育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成果:1983年,建成2万平方米的综合体育运动场和河滨泳场;1986年获省和广州市体委授予的“长跑之县”称号;期间先后举办各类体育运动会212次。90年代至2004年,体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有新发展;1995年7月获“广东省体育先进县”称号;1996年9月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1998年开始,每逢春节开展体育集市活动,年均有8 000多人次参加,期间举办各种体育比赛56次。至2004年,全市有各类体育运动场所880处,全市经常坚持体育运动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45%。从化输送的运动员在全国、全省和广州市的举重、摔跤、击剑、射箭、田径等比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化各级党委、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放在突出的位置。改革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安置下岗职工,救灾济困,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关注民生,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构建稳定和谐社会环境。

【改革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

1979年,全县企事业用工实行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制度,共有职工 1. 66万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占73. 49%。1984年,改革企业用工制度,新招聘职工实行合同制。1995年,全市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工均改为合同制,至2000年5月完成改制,全市共有合同工 1.2万人。2002年6月,在河滨南路42号建成广州市劳动力市场从化分市场,劳动就业实行市场化管理。

【安置下岗职工,救灾济困】

1994-1998年,市内企业转制或转产,全市下岗职工有2 706人,市劳动管理部门组织技能培训,帮助下岗职丁再就业或白谋职业。2002年,建立从化市劳动力市场,大力拓展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各镇、街劳动保障服务平台作用,联合大型企业多次举办大型就业招聘会。2003年,市劳动管理部门把下岗职工纳入失业人员统一安置,全年安置失业人员共5 248人,萁中下岗职工占22. 4%。2004年,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 538人,就业率3.73%,首次控制在广州市规定的指标4%以内。

1979-2004年,从化发生较严重的洪涝灾害、风灾、旱灾、冰冻灾害共10次,造成大量财物损失,每逢灾害各级党政领导积极组织抗灾救灾,全市先后共发放救灾款3 640万元和大批救灾物资,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市委、市政府把这项工作列为“民心工程”,常抓不懈。2004年共举办8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全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2万人,比上年增长38%,其中6 000多人是直接或间接由市劳动局组织劳务输出。

【关注民生,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79年,县内企业实行退休制度,退休人员有退休养老金。80年代,改革养老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1985年,先后建立职工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1995年,全市用工改为合同制后,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规定任何经济性质的企业用工,均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建立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每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280元。至2004年,全市参加各类社会保险单位1 267个,参保人数11. 69方人,全年征收各类保险金1. 01亿元,支付各类保险金5 006万元。其中参加养老保险4.2万人,征收养老基金9 137万元,支付养老金4 447万元;参加失业保险金3. 39万人,征收失业保险基金590万元,支付失业金447万元;参加工伤保险2. 46万人,征收工伤保险基金20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49万元;参加生育保险1. 63万人,征收生育保险基金119万元,支付生育保险金63万元;全市实行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433户1 174人、农村5 921户1. 71万人享受,共发放低保金48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