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乡历史事件

历史

平乡历史事件

自秦起历为郡、州、县治所,至今已有2000多年。1945年抗日胜利后,县城几经迁徙,定址丰州(原乞村)。早在公元前11世纪,殷纣王在县境内王固一带筑沙丘宫。武灵王饿死于该宫,秦始皇东巡驾崩于此宫。历史上著名的“巨鹿大战”发生在今平乡镇南一带,成语“破釜沉舟”即源于此。著名的黄巾起义领袖张角出生在这块沃土之上。明末清初,一代武术宗师邹洪义在此开创了梅花拳的宏伟基业。梅花拳以武会友,凭文理安定一方。其教理深刻度人于危难。深得大众敬仰。是梅花拳经久不衰的基础。邹氏墓群是拳友敬仰师尊的地方。修整后的“邹氏墓群”已成为国内外梅花拳爱好者演练武术交流技艺的场所,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乡县革命历史悠久。据“平乡战斗五烈士碑”记载,1938年4月8日曾在此打响“冀南对日作战第一枪”,5名烈士殉难;1940年10月10日,该县抗日大队遭周边四县日伪军围击,150名烈士殉难。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平乡县政协积极拓展履职新领域,成立“平乡县抗日历史资料征集小组”,历时两年多时间,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在冀南抗日第一役七十周年之际,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在当年战斗现场---河北省平乡县封洪康村东落成,原军委副主席张万年题写碑名:“平乡县抗日英烈纪念碑”。 将革命先烈的壮烈事迹永载青史。 碑身背面碑文记载: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日军大举侵入中国。十一月,日军侵占平乡县城,推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肆行奸淫、烧杀、抢掠,惨绝人寰,生灵涂炭。平乡人民遭受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伤亡13902人,其中被杀害无辜平民1258人,抓劳工744人,其生还者十不足三,烧拆房屋一万多间,其中胡庄村被夷为平地,抢夺粮食四十万多斤,荒芜土地三十多万亩,抢劫毁坏生活生产用品数十多万件,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值此民族危亡之际,中共平乡县委、县抗日政府组织带领全县广大军民奋起抗击,踊跃参军参战,破公路、割电线、端炮楼、劫运船,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一九三八年四月八日,配合八路军骑兵团,在平乡城打响了冀南抗日第一战,毙敌40余人。八年中,先后对日伪军作战百余次,共消灭日伪军640余人。同时,我县广大军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一九四O年农历十月初十洪康战斗中我县大队牺牲150余人。抗战期间,抗日县长王东初、代县长靳云琪、锄奸队长田根海,县大队连长郑三坚等877名参战人员为国捐躯,其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辉同日月,光照千秋。为缅怀抗日先烈,昭示后人,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奋发图强,开创未来,特镌文立后,以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