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地域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属于楚国,叫作“棠邑”。民间流传六合境内早先多产棠梨树,所以有棠邑之称。记得儿时,门前有棵棠梨树,开小白花,果实浑圆,小似青枣,食之酸甜。印象中开花时节,满树皆白。可以想象,在春秋时,属于丘林地貌的六合,人烟稀稀,但放眼望去,遍地堆雪,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远古的人们还没有能力或精力对所有土地区分编号定名,在刚刚有能力盘点家产的古代文明社会的人们,定然也为地域命名费尽心力,而以一方风物命名自然妥帖与便捷。“就把这里叫作‘棠邑’吧”,“好,有诗意的名字”。隐隐中似乎听到古人这样的对话。从此这儿有“棠邑”之名,便有了名分。
一直到晋代,晋武帝从这里一举平定了强劲的对手——吴。晋武帝大概明白这个叫棠邑的地方,对于军事战略上重要意义,于是作出重要的决定,把“棠邑”改称“秦郡”,由“邑”上升一个级别“郡”,秦是第一个一统天下的封建大帝国,我们大晋灭了最后一个强劲对手——吴,拥有了南方大片土地,便一统天下了。“这里应该成为一个郡,应该叫‘秦郡’!”
这个“秦郡”仍地属扬州,是这里的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独立郡治。(到梁代这里又曾一度上升为“秦州”)到后周,才改“秦郡”为“六合”,就是一直沿袭至今的称谓。或许郭威或者柴荣和晋武帝有同样的想法,要灭南唐必须由“秦郡”,伺机渡江,占领建康(南京),便拥有南方富庶的土地和人口,也就能够夺得天下。
内靠近江边有一座山,不知被哪代帝王或将领命名为“定山”,寄以“稳定,安定”之意。山上有六个山峰,叫“寒山”、“狮子”、“双鸡”、“芙蓉”、“高妙”、“石人”。此山本名为“六峰山”,因六峰对峙拱合,又名“六合山”。
这里叫“秦郡”多么费解,“秦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六合”,本指天地四方,代指天下啊。得六合者便得天下,这里就叫“六合”。自此,“六合”这个响亮的名字诞生并定格了。
是啊,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陈祯名明二年(公元588年)隋朝晋王杨广屯兵于此并由此灭陈,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唐将杜伏威在此屯兵,黄巢广明元年(880年)由采石渡江围六合,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宋太祖在此南唐唐王景达在此大战,一举杀获南唐五千多人。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岳飞与金兀术在此邀战,并击败金兀术。元至正十四年(公元1355年)脱脱分兵围六合,明太祖与耿再成坚守瓦梁垒,多次激战,脱脱最终引兵退去。满清大将多铎领兵南下从天长六合直取扬州多铎领兵南下,从天长六合直取扬州,最终夺取南京。公元1858年10月24日太平天国年轻将领英王陈玉成攻打被清兵自诩为“铁祷六合”,经过一场惨烈厮杀,一举攻破六合城,清军主帅温绍原当场战死。
列举这一串凝重的史实,不得不承认这里历来是战场,这里少有宁静,这里的百姓饱尝战争之苦,习惯了战争的血腥。这里再也看不到满山遍野、村前屋后那美丽洁白的棠梨花,这里只有飘洒的鲜红的血影……
是啊,在古代,被统治者看中的地方哪得安宁呢?那叫这里叫六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