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镇是合作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向西联结久隆镇,镇北联结二爻镇,镇东北联结海复镇,镇东南联结汇龙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着较长的历史。
约公元1800年,这里只有两户人家,一家姓陈、一家姓曹,一条无名大河横跨在集镇中间,陈姓在河西边,曹姓在河东边,开始两家相安无事友好往来,后来两家都做粮食生意,后发展开办花行、木材行等。虽然陈姓财力比曹姓大,但陈姓老小,连媳妇婆娘都抽大烟。这样,虽然财富发展快,败得更快,而曹姓老小都勤俭节约,诚信经商,后来又攀上富安镇陆姓大地主,生意一天天兴旺起来了。这时两家各自挂起了本姓镇名的牌子,河西自称陈家镇,河东自称曹家镇,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最突出事例是各自开办早饭店,争相抢买“jiang”馒头,曹姓诚信经商卖的馒头质优价廉,馒头生意兴隆,名噪四方。终因陈姓经营不善,加上吸大烟,财产终于败光,悄悄的撤走了,不知去向,在竞争中曹姓得胜了。
由于这个地方是一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水陆交通十分便捷,远近商人纷至沓来,开设店铺经商,多数大商号都是百年前从外地迁来的,聚居人家既多,经商的店号又众,年复一年曹家镇从此真正形成了一个集镇。曹姓后来已迁移别处,无后代留下。
曹家镇属于启东市一个中等集镇,旧时主街道东西向,全长约三华里,南北街道较短,约一华里。镇南市梢有一个水陆码头,是货物集散地,车来人往,有各样船只,有靠风力的,有纤夫拉纤的,有靠摇橹的绍兴船。货物品种很多,有粮棉油,有日常生活用品,有南北杂货等,有木材、毛竹等。水陆交通比较便捷。街道两边店面林立,商号各异,有各色店铺。镇中心有管记糕点食品店,镇西市梢有徐合记油榨坊,镇东市梢有郁记竹木材行,该行规模较大,材种齐全,生意兴隆。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曹家镇有一家开明士绅郁芑生先后两次为张謇出使英国购买纺织机器,英商歧视华人,郁以流利的英语与之交涉,使英商改变了看法,由傲慢变为客气地与郁交谈介绍纺机行情,购机谈判取得圆满成功。郁后在大生纱厂供职,支持张謇热心于实业救国。郁还热心于教育、卫生、慈善事业,在上海办一座圣心医院,在乡内先后办了六所小学自任校长,对贫苦孩子免去学杂费,对孤贫残者定期发给救济金。先后捐建寿丰桥十余座。郁去世后,其子孙于1930年在曹家镇东市梢河东边修建了一座西式天主教堂,每逢礼拜天,四乡信徒赶来做弥散,很热闹。
曹家镇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1925年暑假在上海大学读书的青年严大里,按照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指示,联络一批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和教师,在曹家镇开明小学成立了青年协会,崇明外沙的中共地下党员顾南洲等也参加了这个协会。协会传播马列主义,鼓动武装暴动。青年协会活动长达一年之久,在曹家镇及其周边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27年秋,顾南洲从武汉党训班学习回来后,联络了江北一批革命积极分子在曹家镇秘密集会,讨论如何开展革命斗争。同年九月,陆铁强化名沈惠农,以中共江苏省委委派的海门特派员身份,到曹家镇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在斗争中发展了严大信、钱文明等同志加入中共党组织,建立了启东地区最早的一个中共党支部。同时成立了农民协会组织,陆铁强任会长,严大信为秘书,农会发动农民向沙家仓粮户地主开展斗争,不久农运惨遭镇压,血染杨秀兰小店,陆铁强英勇牺牲。1928年春,启东县委在曹家镇召开会议,讨论部署发展党组织,准备开展武装斗争等事宜。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了曹家镇,构筑了据点,经常下乡扫荡,到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使曹家镇父老乡亲们遭受深重灾难,但是曹家镇人民决不屈服于强盗的淫威,他们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民兵夜闯据点杀掉汉奸徐宝明。脍炙人口的施志冲、施俊峰等五个火烧鬼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他说的是五位抗日志士,虽然家宅被敌烧成一片废墟,但他们继续与敌人斗智斗勇,搞得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又如民兵大队长高士明被鬼子捉进了曹家镇的据点里,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施与各种刑罚,高始终不屈服于敌人,后来在夜间掀开天窗逃出虎口。所有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都给曹家镇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解放战争期间,以曹家镇为中心,向南至共和镇,西南至久隆镇,西北至聚兴镇,东北至海复镇,东至南阳村,北至吕四镇,方圆数十公里未被国民党占领,是我党、政、军与敌进行周旋活动的重要根据地。
东南地区全境解放后,1949年1月25日,东南行署会议决定划分启东、海门两县边界,曹家镇成为启东县委、县政府机关临时所在地,至5月20日县级机关迁至汇龙镇。
曹家镇人杰地灵,培养出一批批干部输送到各级党政机关,也出现了许多学者、专家、作家,如作家徐志曼著有长篇小说《哭墓》,并有许多诗文问世,又如杨志香儿女中有许多人是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