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名人文化胜地

历史

泾川:名人文化胜地

一、定 位
5000年间,21个王朝的44位帝王或祖籍、或发祥、或行幸、或敕建、或诏令、或战事在泾州(泾川)地区,使泾州这个名字一次次醒目、辉煌于中国史册。

黄帝在泾川一带活动,有遗迹可寻。周文王、周康王、周共王、周穆王或封国、或西征并会西王母。秦始皇过回中(泾川)、汉武帝11次行幸泾川朝西王母。两晋南北朝的拓跋焘、姚苌、姚兴、赫连勃勃的军功战事与泾川地缘关系不同寻常。宇文泰依托泾川兴起关陇贵族军事集团,得以立北周。

唐李世民伐薛举父子,在泾川薛举城展开18个月的唐初第一大战役,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空前绝后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也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珍贵遗产;是中国历史在一瞬间就要改写终未改写的美妙军事神话;是两个甘肃老乡:秦安李渊、兰州薛举,两个少年秦王:秦王李世民、秦王薛仁呆之较量;李家父子正建大唐,薛家父子自称大秦,交战一十八月,喋血泾州地面,曾经难测胜负,今看动魄惊心。李世民28年后特游旧地,他触景生情,题《经破薛举战地诗》,诗意难抑薛举城之战对他一生人格与信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的复杂心情。柳宗元因此写的唐乐府《泾水黄》,亦是千古名篇。李薛之战与遗址,是一块待开发的军事艺术、历史艺术宝藏,必将使中外战争史专家和作家、影视艺术家魂牵梦绕而演绎出艺术感染力空前的绝唱。李世民还为泾州龙王湫祠、五龙庙敕赐碑文。

七位帝王诏令旨意泾川弘布佛教文化,即西秦文昭王父子藏鎏金铜佛与归义侯印,北魏宣武帝敕建嵩显禅寺,孝明帝、胡太后旨意南石窟、王母宫石窟开凿并在竣工后亲视,隋文帝"敕葬舍利"、立塔,武则天置金银棺再葬舍利造塔并建泾州大云寺藏《大云经》,唐宣宗敕建高公佛堂,元世祖忽必烈颁旨保护泾州镇海寺,使泾川佛塔的高度、石窟的密度、雕像的美感、舍利的神圣相互映衬,使佛教几度在泾川达到鼎盛o。

泾川籍前凉王张轨世系帝王7位,创建西凉,立国57年。

自东汉梁太后始,泾川(安定)籍太后、皇后达12位,受东汉刘妲、、刘肇、刘隆、刘祜、西晋司马炎、司马炽、前赵刘聪、后超石虎、北魏元恪、元诩、北齐高湛、高纬恭敬或册封。特别是北魏灵太后胡充华,堪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主,洛阳永宁寺和以龙门石窟、大同石窟、敦煌石窟、泾川南石窟为代表的中国所有出现于北魏的石窟,都因胡太后的作用而得以创建和空前规模的发展,使之在1000多年后成为中国旅游业含金量极高的卖点,以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而创造了难以计数的经济价值,并共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泾州梁氏、胡氏、张氏、皇甫氏、闾氏、牛氏、席氏、金氏为朝廷大姓,东汉梁商一门有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两大将军,特别是北朝的140多年间,泾州、安定郡、安定县三级治所集于泾川水泉寺安定古城,泾州成为关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使之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经济大发展,物华天宝必人杰地灵,西魏北周年间,关陇集团崛起,一度生机勃勃,活跃异常。宇文泰以泾州为福地,广慕关陇豪右以增军旅,收编豪族私属武装为十二军,=采用鲜卑族八部制,由八个柱国大将军率领,创府兵制。鲜卑和关陇地主通过府兵制融合,形成新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左右中国政局数百年,北周、隋、唐王朝皇族及大批文臣武将多出自这个集团,他们人则为相,出则为将,这是北朝以及隋唐泾州大姓人才辈出的主要原因。《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上有传的安定人有几十位,地方志有传略的八、九位。北朝是泾川历史上载人正史人物最多的时期,泾州籍皇帝、太后、皇后、公主、亲王、文臣武将辈出就是必然。

历史上部分安定名人籍于安定临泾,部分典籍解释临泾在今镇原县,其实临泾以泾水而名,城在水泉寺安定城。近在与镇原隔蒲河、玉都原、泾河的泾川南原出土了北魏正始四年的大臣家墓,墓志铭两处言墓地属临泾,证明临泾在泾川,含镇原。已有学者考证确认。

东汉大书法家梁竦、五代画家胡翼、唐文学家梁肃、皇甫枚、史学家牛凤及、元将相史天泽、明礼部尚书闾铝家族,使泾州籍大姓各领风骚,彪炳史册。以李白、李商隐、柳宗元为代表的几百位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上千位历代地方文化名人,倾其才华、智商、情思,为泾川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创造。 汉宰相陈平墓在泾川回山,马超、郭子仪、段秀实、王茂元、尉迟恭、范仲淹、韩琦0滕子京、八思巴、历代明韩王、年羹尧、左宗棠、谭嗣同、林则徐、孙中山、蒋中正、孙科、孔祥熙、冯玉祥、于右任驻守题记泾川。特别是左宗棠久立大营于飞云乡,同治八年,题"白古冢"碑刻,为乡民写字颇多;光绪六年,由兰州赴京路过飞云,老幼迎送,依依惜别;九年,在楸射庄建左(丘明)公祠,遣官致祭。
彭德怀、王震、吴焕先、徐海东、程子华、宋任穷、罗炳辉、郭沫若、宋平、耿飚、张爱萍、杨静仁、钱伟长、刘华清在战争年代和建设岁月中,或长征鏖战,喋血牺牲;或视察题词,关爱泾川。 5000年泾州,5000年光荣,帝王青睐泾川,皇后籍自泾川,名人辈出泾川,名人发祥泾川。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江山业绩,无不与泾川是因果关系。

古代的著名军事战略,现代的长征和革命,都因地缘使泾川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重大转折关口显示其作用的举足轻重,或不可替代,或使江山命运转折,或使历史轨迹变化。

现代名人的关爱与器重络绎不绝,以冰心为代表的近百位文艺大家为泾川泼墨赋诗,浓情赞颂。

5000年间与泾州有缘的44位帝王中,泾州籍帝王有7位,泾州籍太后、皇后12位,泾州籍名人人正史或业绩大者200多位,客籍名人300多位,他们叱咤风云,代不简断,使泾州历史厚重而灿烂。使历史、军事、宗教、文学、文化、艺术因名人而在泾川出华章、出经典、出国宝、出奇迹、创记录o

5000年名人在泾川的业绩,积淀成完整的名人文化体系和名人文化效应,名人文化胜地的地位不言自高,其名人文化积累价值成为营养时代精神、营养泾川人智慧和才干,激励泾川人厚爱故乡,实现泾川伟大复兴的取之不竭的精神宝库。

二、遗产

历代来过泾州(古称回中、安定)或与泾州有缘及

泾州籍帝王名录(21个王朝44位)

1.黄帝(去崆峒问道广成子途经泾州。西王母遣使授符助其战蚩尤,授地图、献玉佩;黄帝见西王母后铸十二面铜镜(《史记》、《庄子·在宥》载);

2.周公刘(开创泾河川道农业文明《诗经·大雅·公刘》载,、?内河、百泉等水名、地名今存);

3.周康王(游共国,共池遗址今存城关水泉寺);

4.周穆王(西征至泾河上游,会见西王母,有碑载,碑存泾川回山);

5.周共王(留共池、共国遗址在城关水泉寺);

6.秦始皇(《史记》载,过回中);

7.汉武帝(11次行幸回中、安定,《汉中本纪》载);

8.东汉章帝刘妲(安定籍皇后梁氏的丈夫,《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9.东汉和帝刘肇(安定籍皇后梁氏及刘炬的儿子,《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10.东汉殇帝刘隆(安定籍皇后梁氏及刘妲的孙子,《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11.东汉安帝刘祜(安定籍太后梁纳的丈夫,《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12.西晋武帝司马炎(安定籍皇后胡芬的丈夫,《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

13.西晋怀帝司马炽(安定籍皇后梁兰壁的丈夫,《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14.西秦太祖文昭王乞伏暮末,(泾川玉都太阳墩出土过归义侯印及窖藏佛教文物);

15.前赵武帝刘聪(前凉王安定人张塞之女张徽光、张丽光皇后的丈夫,《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16.后赵武帝石虎(安定籍皇后杜珠的丈夫,《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17.后秦武昭帝姚苌(在泾州作战,《泾州志》载);

18.后秦文恒帝姚兴(在泾州作战,《泾州志》载);

19.前凉成王张茂(安定人,《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

20.前凉文王张骏(安定人,《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21.前凉桓王张重华(安定人,《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22.前凉哀王张耀灵(安定人,《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23.前凉威王张祚(安定人,《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24.前凉冲王张玄靓(安定人,《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25.前凉悼王张天锡(安定人,《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载);

26.夏武烈帝赫连勃勃(在安定作战,《泾州志》载);

27.南梁简文帝萧纲(写《上之回》诗,《乐府诗集》载);

28.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征赫连定、设泾州,《魏书》载);

29.北魏宣武帝元恪(安定籍太后胡充华的丈夫,敕建嵩显禅寺;《陇右金石录》载);

30.北魏孝明帝元诩(安定籍太后胡充华及元恪的儿子,《魏书》载); 。

31.北周文帝宇文泰(兴起泾州后立北周,《周书》载);

32.北齐武成帝高湛(安定籍武成皇后胡氏的丈夫,《北齐书》载); .

33.北齐后主高纬(安定籍武成皇后胡氏及高湛的儿子,《北齐书》载);
34.北齐幼主宋国大王高恒(安定籍皇后胡氏的丈夫、姑为武成皇后,《北齐书》载); 35.隋文帝杨广(敕葬舍利于泾州大兴国寺,大兴国寺遗址存,《泾川一览》载);

36.唐太宗李世民(在泾川薛举城伐薛举父子;28年后巡马政到泾州,给孤寡老人粮布,写《经破薛举战地诗》;薛举城遗址东西南北各长7华里,保存完好,并存有唐以前槐树2棵,《旧唐书》载); 。

37.唐玄宗李隆基(①为安定籍礼部尚书席豫颁圣旨褒彰,圣旨今存席43代孙席时珞之手;②安定籍左补阙吕向以《美女赋》劝谏,纳谏,《旧唐书》载);。 38.唐武则天(在隋大兴国寺敕建泾州大云寺,发现隋舍利,遂造金棺建塔供奉,1964年出土;

39.唐宣宗李忱(敕建高公佛堂,《陇石金石录》载);

40.宋太祖赵匡胤(在京款待三镇泾州的太师张铎后,张铎重修王母宫,陶谷奉旨写《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文,碑存);

41.元世祖忽必烈(圣旨保护泾州镇海寺,八思巴奉旨写镇海寺八思巴文碑,碑存);

42.明太祖朱元璋(其子韩王捐资大规模重修泾川王母宫(1514-1522),历时八年,明碑载,碑存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