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貂蝉,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就会想到“貂蝉戏吕布”“吕布杀董卓”的故事,看过秦剧的人首先想到“连环计”“风仪亭”,貂蝉的美名,固然是妇孺皆知了。泱泱洮河,孕育了灿烂夺目的华夏文明,也滋润了无数娇艳美丽的洮河儿女,貂蝉便是出生在洮河岸畔风流千古的女中英杰,她的芳名,伴随着洮河的欢歌散发着亘古不绝的馨香,它的故事在这里家喻户晓,广为传…… 在洮河西岸的潘家集境内,有一处险峻奇绝的山谷,那便是神奇秀美的貂崖沟,它就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女的出生地,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关于貂蝉的美丽传说……
壬午年(2002年)五月的一个清晨,我从临洮县城驱车前往貂崖沟实地拍摄相关照片,黑色的轿车穿过麦浪滚滚丰收在望的洮阳川,驶过姬家河大桥,便钻进了去潘家集的一条沟谷,离貂崖沟愈来愈近了。我恍然觉得远古的貂蝉女正袅袅婷婷从山谷中出现,翩然起舞于貂崖沟的红花绿树中,然后跨上胭脂马驰骋出陇地入四川,一个绝代佳丽,一位文弱女子,竟然完成了事关东汉政权生死存亡的国家大事,不愧是巾帼英雄。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确有貂蝉其人,她姓任名红昌,是临洮人。无名氏《锦云堂.连环计》剧中记载:“貂蝉临洮人,姓任,名红昌。因兵乱,流落司徒王允府中,貂蝉聪慧多智,王允以亲女相待。”貂蝉歌舞吹弹一通百达,九流三教无所不知,为了帮助王允为国除奸,年仅十八岁的貂蝉居然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巧施智谋,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又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独自完成事关东汉政权的大事。
《三国志平话》载:貂蝉向王允自我介绍:贱妾本姓任,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关相失……;米脂故里说则因陕北谚谣曰: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剧文本事》载:“貂蝉,临洮人,任姓,因兵乱流落王允府中为歌妓”。至今,在与貂崖沟一梁之隔的西乡康乐胭脂川马家集东街口,还有当年貂蝉用来拴马的胭脂马树,一旁有青石一块,传说中是貂蝉踩石上马入蜀的出发地。
汽车驶入一条沟谷之中,我们找来的当地向导说离貂崖沟不远了。只见两边山峦起伏,郁郁葱葱遍眼绿意,一群羊,几头牛悠闲地哨着青草,路旁一股涓涓清流潺潺有声,倒影着蓝天白云,山光水色。溪畔的草地上是烂漫的各色山花,红、白、蓝、紫自由绽放,山风拂来,全是湿润而芬芳的气息。
向导给我们讲起了貂蝉的传说,这个传说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无数遍地讲给我听,那闭花羞月、神秘美丽的貂婵女便深深的扎根心间。相传古时的貂崖沟几十里林木叠翠,人烟稀少。有一日,一个樵夫正在山中采薪,猛觉眼前一亮,只见一道霞光从半崖的一个石洞中射出,顿时整座幽暗的山谷被映照得通亮。樵夫悄悄爬上山崖,向洞中探望,只见一个绝色的女子正在对镜梳妆,那光亮便是镜子反射的光亮。老汉惊呆了,不慎踩落了脚下的一块石头,貂蝉躲避不及,便对樵夫称她名叫貂蝉,在此修行,一再请求樵夫保密,但樵夫回家后却走漏了消息,人们赶来看时,已人去洞空,唯留一扇磨盘大的宝镜,此后,便谁也没有见过貂婵,岁月悠悠,至今那貂蝉居住过的山洞就在半崖上,经受着千百年风雨的洗礼,那块当年映照着貂蝉女花容月貌的宝镜犹在,已变成了一块圆圆的巨石。
山谷突然变得狭窄,汽车已无法行进终于停了下来,貂崖沟已在眼前,随着向导的手势指引,我们终于看到了对面半石崖上的那个山洞,正隐在一棵绿树丛中,整座偌大的山崖一览无余,幽幽的洞口似历史的眼睛,正深情地凝视着这个世界。盛夏的阳光给整座山崖披上了绚丽的衣裳,山崖之上是蓝茵茵的天空,一朵洁净的云花一样绽在天幕之上,我们抬头仰望着山洞和白云,激动异常,把照相机镜头对准那山那云,还有那个神秘的洞口,不断地变幻角度记录下悠远的历史。
我们累了,席地随便坐卧在没膝的绿草丛中,艳艳的山花在我们的四周开放,有那么一两朵娇艳的山花摸索着我的肌肤,亲吻着我的脸颊,那么温馨芬芳的气息,浸进我的心中。恍然觉得这气息正穿越千百年漫漫岁月,弥漫在这片奇美的沟谷,催开满坡山花。 悠悠地,崖畔传来迷人夺魂的“花儿”:“新打的镰刀膛儿薄,黄菊花割哩吗不割;尕妹的心里难肠多,我给你说哩嘛不说﹖”。寻声望去对面山梁上正站着一位女子,那红衣在万绿丛中格外鲜艳亮丽。我们的眼睛瞬时都被点亮,一齐站起身来,那身影一闪便不见了,隐在绿树中去,整座沟谷复归于沉寂,我们的心却再也不能安静了。
那女子莫非就是貂蝉的化身﹖以至我们返回的路上还这么久久议论,明明知道那是我们的臆想,但却希望那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