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塔拉位于科左中旗所在地保康镇南60公里处,于西辽河下游北岸,新开河下游西岸,元、明时期即有人在此活动。公元1882年科左中旗温都尔亲王在此建造王府,并将该地命名为巴彦塔拉(蒙语富饶的甸子)。由于王室与清朝廷的联姻和南部郑家屯的早期开发,成为经贸场所,王府以东区域为朝廷通往东北边陲的交通要道,巴彦塔拉成为几代公主下嫁后的居住地。王府以东有两代公主的陵寝和清朝拨款兴建的慧丰寺和衍寿寺。
清代、民国时期,巴彦塔拉为本旗温都尔王家族统治中心,伪满洲国时期为伪东科中旗旗公署驻地,也是伪满洲国时期该旗第一区(巴彦塔拉努图克)驻地。1945年8月14日,日本人撤出后本旗治安维持会与1945年10月成立的科左中旗自治政府和科左前、中、后三旗联合办事处及1946年3月成立的哲里木省政府驻地均在巴彦塔拉。1946年6月哲里木盟和旗党政军机关撤出巴彦塔拉。1950年秋,旗人民政府再度迁驻巴彦塔拉。1956年11月15日由巴彦塔拉迁驻保康。伪满洲国时期至1958年10月巴彦塔拉为第一努图克驻地,期间自1957年11月至1958年10月努图克公所下设巴彦塔拉嘎查(乡)时,嘎查政府也在此。1958年10月撤销努图克后,建立巴彦塔拉人民公社,1959年8月下设巴彦塔拉管理区(1963年2月撤销管理区止),社、区两级驻于巴彦塔拉。1981年7月,巴彦塔拉公社与玛拉沁公社合并成巴彦塔拉努图克(区),1984年9月机构改革时,建立巴彦塔拉镇。
巴彦塔拉镇总面积645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5682人。巴彦塔拉镇辖东巴彦塔拉、西巴彦塔拉、南巴彦塔拉、北巴彦塔拉、前瓜西、后瓜西、蒙古艾勒、前浩坦艾勒、大王家窝堡、小王家窝堡、迷仁艾勒、布和浩沁、塔格西、巴彦毛都、中玛拉沁、西玛拉沁、苏根艾勒、西达冷、呼和格勒(大瓦房)、东玛拉沁、保安屯、小瓦房、额伦索克、东大冷、布日顺、查干胡硕、前谢家窑、唐家窑、油房、马家窝堡、西靠山、东靠山、烧锅王、田家窑、乌斯吐、宝日花、嘎达莫瑞、呼和乌苏、哈日乌苏、浩力套告、宝日勒岱、七爷艾勒、敖日其格、查干淖尔、哈日巴斯台、乃仁胡硕等46个嘎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