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历史文化简介

历史

荥阳历史文化简介

从历史传承来看,荥阳由历史上的东虢、京、荥阳、成皋、汜水、荥泽、武泰、河阴、广武等县和地区分合演变而成。  

荥阳之名,最早来源于《尚书》,书中讲大禹治水时,将济水自河北温县引入黄河,南溢为荥,称为“荥泽”。春秋战国时期,韩国在荥水北岸筑城,称为荥阳。由于地形险要,荥阳素有“东都襟带,三秦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秦始皇以荥阳为跳板,连横六国;楚汉争鼎于荥阳,最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刘、关、张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李世民牛口峪生擒窦建德;李闯王会盟于荥阳等。在西汉时期,荥阳就与蓟(今北京市)、邯郸、洛阳等城市一起被著名的经济学家桑弘羊列为“天下名都”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及荥阳多达160多次,居全书之最。  

荥阳文化底蕴丰厚,山川秀美壮丽。位于荥阳南部山区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织机洞遗址表明早在2~10万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荥阳北部的青台仰韶文化遗址则出土了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绸,充分证明四、五千年以前这里的生产活动已经相当繁荣;刘邦、项羽争雄天下的汉霸二王城古战场至今城墙依旧在,千年夕阳红;三国时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的虎牢关关址虽已被洪水冲毁,但修建在虎牢关外的三义庙却让这段故事广为流传。深厚的文化积淀也使得荥阳人才辈出,雄才大略的郑武公、法家鼻祖申不害、唐朝“诗、书、画”三绝文人郑虔、晚唐诗人李商隐和“诗豪”刘禹锡等还在荥阳留下诸多诗篇,因此,荥阳被誉为“中国诗歌之乡”。同时,荥阳还是中华望族郑氏和潘氏的祖源地,一千多万郑氏后裔分布在世界各地,有“天下郑氏出荥阳,荥阳郑氏遍天下”之称;联合国现任秘书长潘基文先生的哥哥潘基秀2007年曾率团专程到荥阳来寻根问祖。此外,嵩山的余脉造就了荥阳南部林木清幽的环翠峪,那里是教人养蚕纺丝制作衣服的黄帝元妃——嫘祖的家乡;邙山的余脉留下了荥阳北部雄浑刚劲的广武山,也是郑武公英灵长眠的地方;奔腾的黄河贯穿荥阳全境,见证了荥阳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和灿烂辉煌;现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又将在荥阳留下穿黄大型机械盾构机博物馆、200米的渐变明渠及生态景观带等独一无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