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东北部有一块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着的绿洲,这就是甘肃省武威市(中国旅游标志的故乡)的民勤县,距省城兰州300多公里.长年沙暴肆虐,地广人稀。近年来,这里因盛产黄河密瓜和大板瓜子而闻名遐迩,小城商客渐多。这里有一座年代并不久远、却地处偏乡僻壤的独特景观———瑞安堡。
俗称“王团堡子”,位于民勤县 城西南郊3.5公里处的三雷镇三陶村,建于民国二十七(193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系地方保安团长、地主王庆云(字瑞庭)的庄堡,故取“瑞”、“安”二字为堡名。该堡座北向南,呈长方形,南北长90米,东西宽56.5米,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堡内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建筑布局字排“一品当朝”,形呈“凤凰单展翅”。迭次三道大门,呈分七庭八院,门楼亭阁八座,高脊瓦房一百四十余间。其中有中西式客厅、佛堂、祠堂、寝室、客房、吸烟馆、逍遥宫、双喜楼、观月庭、瞭望楼等。堡墙上有射击孔、地道、暗堡、天井以及四通八达的人行道。真可谓步步机关,处处奇妙,布局独特,寓意深刻。瑞安堡作为地主庄院建筑,其规模浩大,设计精巧,造工奇丽,典雅而又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又作为一军事防卫型庄堡,其形势崴峻,结构严密,巨细相谐,错落有致,既有独特性,又有完整性,确实是匠心独运。该堡是我县境内一处颇具艺术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它集古今中外、南北建筑风格于一身,融军事防御和日常居住为一体,真乃西部庄园之最。它是民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全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
瑞安堡位于民勤县三雷乡三陶村,堡主王庆云,字瑞庭,建堡时为民勤县保安团长,取其名中的“瑞”与他春风得意的官职中的“安”为堡名,既有吉祥安康之意,也隐含着炫耀之情。
刘润和说,据史书记载,民勤人绝大部分是明清两朝移民 的后裔。宋元以前民勤多为驻军之地,常住 人口很少,到朱元璋屯耕、康熙实边,始从全国各地大规模移民,江淮移民把他们的文化也带到了民勤。
王庆云的先祖从何处迁居民勤,至今没有确切的表述,但可以肯定,王家是移民,经过数代人的苦心经营,清末始发迹起来,在民勤县城西南买下了一些土地,还在武威开了商号,在民勤开了分店,主营绸缎、食盐和茶叶等生意。1929年春,在河州和岷州被吉鸿昌击败后欲挥兵攻打西宁的马仲英军路过民勤时与守城保安部队发生冲突,民勤很快被攻破,城内4000多居民罹难。王庆云的大哥王步云时任民勤县教育局局长,在保护学校师生时惨遭杀害。教育界感念王步云的义举,推荐其三弟王庆云继任县教育局局长。
已故的原民勤县文化馆馆员杨澄远著文《旅凉同学控告恶霸王庆云始末》(载于《民勤县文史资料选辑》,1988年版)记述:“(王庆云)自幼不学无术,以狂赌滥嫖、走狗放鹰为务。”王步云恨其无行,呼之为“三贼”,有时还施以鞭笞。到教育局任职后,王庆云仍不思进取,未及两年即被控去职,后在武威结识了国民党骑5师军需处长李某,由李某牵线结识了师长马步青,并以师部参谋的头衔返回民勤,初任军需采购站站长,继任第一区区长。1936年民勤成立保安团,王庆云被任命为团长,成了民勤的头号财主。
价值意义:
作为防御工事,堡内设有暗道、暗室、射击孔等设施,宽1.6米、高3米的暗道夹层在堡内纵横交错,长达60米,角楼及护墙上装满了射击孔,设计巧妙、里大外小。外面枪弹很难射进,墙顶通道宽可跑车,放火防攻设施齐全,可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然而,毕竟地处茫茫大漠,众人皆贫你独富,岂有平安可言!
瑞安堡作为私人庄园,设计精美,规模宏大;作为军事防御建筑,结构严谨,进退自如。它既有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又有现代建筑的实用美观,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处独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