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Lianshui),古称”安东“,地处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东部,淮河下游,地处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四市交界处,北至西北与灌南、沭阳两县相连,西与淮安市淮阴区接壤,南与淮安区相邻,东至东南与盐城市的响水、滨海、阜宁三县交界,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51.5公里,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户籍人口110万。
涟水历史悠久、文脉厚重。自公元前117年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养育过鲍照等古代文化名人和吴强等当代作家,米芾、吴昌硕两位书画大家曾经先后在此任职。1985年被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县”,1995被评为全国首批“绿化造林百佳县”,拥有显著的优质杨木资源优势。
涟水被评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示范县”、“江苏省生态农业示范县”;是智慧之乡,养育过陈登、鲍照等古代文化名人,这里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的祖居地,是教育名城,崇书尚学之风千年延续,现已形成了“高普职成幼”五教联动的发展格局,拥有国家四星级学校3所,在校生达15.25万人,中高考成绩连续11年位居淮安市首位。
涟水县地处淮安市东北部,县域面积1676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园区,户籍人口110万。涟水历史悠久、文脉厚重。自公元前117年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养育过鲍照等古代文化名人和吴强等当代作家,米芾、吴昌硕两位书画大家曾经先后在此任职。涟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涟水因水而得名,古黄河、涟河、盐河穿境而过,兼具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五岛湖公园镶嵌城区,“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特色非常鲜明。涟水教育发达、文教昌明。涟水人历来崇文尚学,勤学苦读的社会风气非常浓郁,素有“安东出才子”的美誉。
民国初年,安东县直属江苏省。三年(1914年)三月十三日,因与奉天省(今辽宁)安东同名,改为涟水县。先后属淮扬道、第十一区(淮阴区)、第八区(东海区)、第七区(淮阴区)、第六区(淮阴区)、第七区(淮阴区)。
1939年3月1日,日寇侵占涟水,成立维持会,属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后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1940年3月18日,涟水成立伪政府,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1944年2月1日,成立伪淮海省。
1940年8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涟水县人民政府成立。1941年元旦,设涟东行署。1月24日,以盐合为界,将涟水分为涟水、涟东两县,分别属于淮海区、盐阜区。1941年秋,淮阴、涟水两县撤消,成立淮涟办事处。1942年夏,淮涟办事处撤消,恢复淮阴、涟水两县建制。1945年月7月1日,淮海、盐阜两行政公署合并,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涟水、涟东直属之。同年10月,成立淮海、盐阜两分区专署,涟水、涟东又分属之。同年11月1日,苏皖边区政府成立,涟水属第六个行政区(淮海区),涟东属第五行政区(盐阜区)。1948年7月6日涟城解放。1949年5月7日,苏北行政公署成立,涟水属淮阴区,涟东属盐阜区。
1950年6月13日,涟水、涟东两县合并,仍名涟水县,属淮阴专区。1970年,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涟水属淮阴地区。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涟水属淮阴市。2001年2月,原淮阴市改淮安市,涟水属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