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坚(1213年—1276年),字彦恺,号实堂,浙江省仙居县官路后里吴村人。其月幅“弹劾权幸无所避”坚胆小怕事,曾作诗劝之,诗云:“家由余忠上所知,殊恩岂独眷中闺。巍冠已许挂神武,散笔不妨窈翠微。余事只消寻炼鼎,闲居恰好试新衣。更宜筑屋云烟上,门外莫关谁是非。”
吴坚步入政坛的第一个职位是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主簿。主簿为县令以下掌文书簿籍之事的小官,职位低微。但吴坚在任期间,不以官小而不为,重视教育,“留意教养”,颇有成效。据《至正昆山郡志》、《咸淳玉峰续志》等书载,在昆山时,他坚持每天到学宫亲自给诸生讲学,并仿照当年朱熹在同安县任主簿期间的行为,“以厚风俗、正人伦、明义利、辟奸邪为先务”,“在任多所增创。”由于他的努力,该地“风俗为之一变”。离任后,昆山人民为纪念他的政绩,还为他树碑立传,并入祀名宦,从而使这段珍贵的史料得以保存。此后,他相继任过太常博士、秘书郎、严州通判、平江知府、太常少卿、华文阁待制兼福建转运使、著作郎兼礼部尚书兼太子舍人、吏部尚书兼国子祭酒等职。从这些职位来看,吴坚职权渐重,“累登清要”,至度宗时已为朝廷重臣。后以“提举点内府参政事致仕,归老乡里”,享受“池沼园亭之乐”。
咸淳十年(1274)度宗死后,年仅4岁的恭帝继位,由祖母太皇太后谢道清亲自摄政。谢道清,临海人,吴坚是其表妹夫(吴焕与端平名宦郭磊卿契交,两家联姻,磊卿女郭安娘配吴坚为妻。而理宗皇后谢道清是郭磊卿外甥女,也就是吴坚妻郭安娘的表姐)。由于权奸贾似道的祸国殃民,当时局势已严重恶化。“天马浮江,兵强将锐”的元军在伯颜率领下大举南下,直逼临安,南宋朝廷面临灭亡的危险。在此关键时刻,谢太后决定重新起用国戚吴坚。德祐元年(1275)十二月,谢太后任命吴坚为签书枢密院事,协掌武备枢密军政。第二年正月初,元军加紧发动攻势,湖州、嘉兴相继陷落,临安三面被围,元军还攻占了临安东北30里的险地皋亭山。南宋左右丞相留梦炎、陈宜中等贪生怕死之辈相继逃跑。是战是降,人心惶恐。危急之际,吴坚被委以重任,任左丞相兼枢密使,监修国史日历。本来,宰辅的任命是值得隆重庆祝的盛世,然因当时元兵压境,丞相尚且带头逃生,其他官员自然接踵逃遁,所以皇帝诏书宣告之日,到宣元殿上朝的“文班止六人”而已,显得十分凄凉。由于皇帝年幼无知,谢太后又年事已高,孤儿寡母,主幼国疑,吴坚身为宰辅,肩负重责。正月十九日,南宋朝廷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派他和吴坚一起赴元营谈判议和,“乞存境土”,企望元军退走,使宋政权得以延续。文天祥到元营后,义正词严,痛斥元丞相伯颜。伯颜恼羞成怒,不仅不允议和,反将文天祥扣留。吴坚无可奈何地回到临安向太后汇报,穷途末路的宋室只得决定“为宗社生灵祈哀请命”而投降。并再度派吴坚、贾余庆等人为祈请使,赴元大都献表请降。同时下诏天下州郡降元。“乾坤噫气三百年,一风扫地无留残”。自此,立国300多年的赵宋政权灭亡。吴坚等人也被迫随元军北上,是年他在大都病故,终年64岁。棺柩由其子护送回乡,葬于县城西郊的西岙。时人有诗挽曰:
天柱倾危日,谁共扈六飞。事君能死报,有子护丧归。
沙漠风烟淡,关河道路非。盖棺今已定,犹看回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