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阳县十二丞相(三)——周亚夫

历史

原阳县十二丞相(三)——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丞相,汉族,沛郡(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祖籍卷(今河南原阳西南)。战功显赫,被封条侯。

  他治军严谨, 汉文帝22年,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并到三路军队里去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而在细柳,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拦着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群臣说:“这才是真将军啊!”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在文帝病重弥留之际,还嘱咐太子刘启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

  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七国发动叛乱,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想直接救援,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此时的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再三求援,周亚夫却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后来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但他却暗中派军截断了叛军的粮道,还派兵劫去叛军的粮食。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但梁王却因为周亚夫没有及时救援,和他结下了仇。

  在公元前152年,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后来景帝想废掉太子,周亚夫却反对,景帝就对他开始疏远。皇后的兄长封侯事件,周亚夫也不同意。匈奴将军归顺汉朝时,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将那五人都封了侯。他就托病辞职了。后来,景帝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在宴会上给他的面前不放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接着,又因为儿子为他筹备陪葬的甲盾被人告发造反,他不堪受辱,绝食身亡。

他这一生,周亚夫在军事上有三大贡献,一是改变了以车骑为主的战术,提出,短兵、利刃、鲜护的方略,使之更利于迎战匈奴骑兵。二是,声东击西,布疑兵于山西、河北,主力却出宁夏、甘肃,使匈奴首尾不能相顾,一战将其击溃。为后来汉武帝彻底扫除侵边的匈奴,奠定了基础。三是以少胜多平定七王之乱,稳定了汉朝江山。

司马迁评价他说:“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曾国藩说:“周亚夫刚正之气,已开后世言气节者之风。观其细柳劳军,天子改容,已凛然不可犯。厥后将兵,不救梁王之急,不肯候工信,不肯王匈奴六人,皆秉刚气而持正论,无所瞻顾,无所屈挠。”如今,在河北衡水景县、河南新乡以及陕西咸阳都有他的陵墓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