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历史概述

历史

赤城历史概述

赤城县乃原龙关县与原赤城县合并而成,古为黄帝部族缙云氏地。汉置女祁县,北魏设御夷镇,唐置龙门县。明置卫、所、堡,清康熙32年升赤城堡为赤城县,历代即为兵防重镇,自古就有“宣府肩背、独石咽喉”之说。长期以来又是长城内外主要贸易集散地。1948年,原属丰宁县的黑河川三道川、白草、东万口、茨营子、东卯划归赤城县。1958年9月,赤城县并入原龙关县,称龙关县,县址设在今龙关镇。1960年6月,县址迁往赤城镇,改称赤城县,原龙关赵川等部分划归宣化,遂成今天之境域。

赤城县古为边塞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戍将杨洪长期驻守马营、独石口,功勋卓著,病逝于宣化府总兵任上,建墓地于赤城。明代边关骁将倪尚忠长期驻守龙关、宣化,世人称其家族为“三世都督”。1933年9月,抗日同盟军在方振武、吉鸿昌率领下,转战长城要衢独石口。抗日战争时期,以海陀山为中心成为平北抗日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建立了龙赤联合县、龙延怀联合县、龙崇赤联合县、龙崇宣联合县和赤源联合县。解放战争中,曾为冀热察区党委驻地,又先后建立了赤南县、赤北县、龙宣怀联合县和龙崇宣联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