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历史上的十部旧志

历史

商州历史上的十部旧志

商州自古为“天下名区也!六经本于文字,文字则始制于商;至治本于五教,五教则敬敷在商;圣君贤相不外乎一德,君相之嘉会亦在商。”(刘承学《〈商略〉序》)然,商州有志自明嘉靖始,而据目前所知:自嘉靖初至民国末(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430年间,商州官修、私撰“商志”共有十部。

第一部 [明•嘉靖]《商略》

任庆云撰明正德举人、郡人任庆云(字怀南)所撰的《商略》“自创义例”,分《地理》《建置》《学校》《典礼》《官师》《选举》《人士》《杂述》八卷。由所存“序诸首简”的正德进士、明代学者、史学家、文学家童承叙序可知:《商略》之前,商州“志无成书”。故《商略》为商州历史上的首部志书。这一结论也为目前尚可见到的商州历史上的典籍、史料所证实。明嘉靖年间“怀南任子义重桑梓,恒念念于志,思绳往而慵来。”于是乃“远稽于坟典,博采于谱牒,咨询于故老,参订于儒绅。数月而志成,更名曰《商略》,谓‘举商之大略’也。”据“童承叙序”并参阅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商州志〉续辑》之王邦俊序、牛维曜序可推知《商略》竣稿及初刊约在嘉靖初年(1522-1530)。“童序”即为初刊本序。后至“(嘉靖)辛亥岁(1551)”,刘承学“自晋如商”任商州知州后,“暇日乃取怀南任子《商略》,考而观之”,乃叹之;遂又“细观而终篇”,乃又一叹、二叹而三叹曰:“任子之《略》,其事该而核,其义严而正,其虑深而远。……成百年未集之典,毅矣哉!夫非尽才且美呼!”于是,“乃遂授诸诸梓”,并为之序。在“板录楮印”之际刘承学又邀正德进士、明代文学家、《陕西通志》总纂、商山书院山长马理为之序。由所存“刘序”、“马序”及有关资料可知《商略》经修订重编后重刊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重刊本首为“州志”,次为镇安、洛南、山阳、商南四邑之“简志”。重刊本增“刘序”和“马序”。上述三序均收入清康熙《续修商志》,“童序”、“马序”又收入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目前未见该志稿本或刊本。

第二部 [明•嘉靖]《商州志》

萧廷杰纂修明嘉靖庚寅(1532)夏,萧廷杰由商州知州擢升陕西布政司右参议、抚治商洛道,“谓商为关西大郡,当有以传其文献。于是取郡志(《商略》)参校更定,而成是编。笔虽秉于任氏(庆云),而斟酌损益一出于萧子(廷杰)。”该志共二卷。萧廷杰自序并叙其“撰述参校之意”。“刻既成”, 身在长安的明代文学家、戏剧家康海“序诸其首”。由所存“康序”可知其刊印于“明兴百六十有八年”、“圣天子励精图治十有三年”即嘉靖十四年(1535)。“康序”收入清康熙《续修商志》和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目前未见该志稿本或刊本。

第三部 [明•万历]《〈商州志〉续辑》

王邦俊纂修《商略》成书后“六十有六年”,于万历十七年(1589)任抚治商洛道的苏浚“欲创修之”,随之又在万历十九年(1591)“会以迁去”,“欲修之而未逮矣”。此后,“刻既沦落,事复残缺”。二十余年后,时任西安府商州知州王邦俊“念梓里后学无以成紫溪公(苏浚)之志”,遂欲以成之,“因与博士咨询,凡山川之所阅历,黄耇之所延见,古迹荒墟、坠碑残简,必搜求不置。”而在此时,又遇杨守郡修《西安府志》征郡国商州“故实”,“因取任氏《商略》(重刊本)而修补之”,又求得萧廷杰《商州志》“仅存其半”之残本,然“亦即任氏稿也”。在王邦俊的纂修中,“其于往志也,冗者剔之,讹者正之,未备者增之”,而使“六十年以后之掌故灿然大备”。《〈商州志〉续辑》“阅三月而稿成矣;以授诸梓,捐诸禄饩”。该志于王邦俊莅商四年即万历四十五年(1617)秋八月竣稿后即行刊印。《〈商州志〉续辑》共三卷,分为《沿革》《星野》《建置》《官师》《食货》《学校》《选举》《典礼》《兵防》《恤政》《人物》《方外》《艺文》十三目,内容延至《商略》之后“六十六年之内其可志者”。该志虽然名曰《商州志》之“续辑”,但其义例与任、萧二志“亦差殊矣”。实为王邦俊“以成苏公(浚)之志”。该志有王邦俊自序,郡人牛维曜也为之序。二序均收入清康熙《续修商志》和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目前未见稿本或刊本。

第四部 [清•康熙]《续修商志》

王廷伊纂修 李本定参订 李庚如、李曰栋校阅清康熙元年(1662)王廷伊任商州知州后,见王邦俊所修《〈商州志〉续辑》“事止于前朝”,而“自后五十余年缺焉未举”,乃“怅然惜之:及今不图,恐世远言湮,老成凋谢,虽欲从事,不可得已。”康熙甲辰(1664),又遇抚治商洛道钱受祺“驰檄徵志于商”,且“屡命纂修”。时王廷伊“曲访遗闻,博采舆论”,“校雠旧帙,采集新闻”,“裒集初备”之际乃延郡人李本定(举人)及李庚如、李曰栋(博士员)“参互考订、补残叙次”、“诠次续成”。其间,商州儒学学正、褒谷马启圣及知县任名成,教授卢起,教谕程翼孔、牛维晃、牛绍曾,举人孔吉人,贡士周彝、李挺垣、阎调玺、牛振武、牛绍游、王元昭,太学士王炳翰等郡人共同参与。该志竣稿于康熙四年(1665)孟夏。其“文减于昔,事增于前”,其例谨照李崆峒(梦阳)《南康志》序次。该志分仁、义、礼、知、信五册,刊本共十卷,即为《舆图》《建置》《官师》《食货》《选举》《典礼》《备防》《人物》《杂传》《艺文》十志,约14万字。王廷伊、李本定分别为之序。1987年商县方志办据其所购“刊本照片(缩微胶片)复印本”新出该志“点注本”。

第五部 [清•乾隆]《直隶商州总志》

王如玖纂修清雍正三年(1725)商州由散州升为直隶州,并由原隶陕西西安府而升为直隶陕西布政司,“管摄四邑”。次年即雍正四年(1726)王如玖任商州直隶州知州后,“翻阅旧志,见其颇多阙陋,即思有以厘正之;又以为奉改直隶,则旧志不副其名,宜统修一志”, 但以“文献无征,厘正为难,盖欲修而搁笔者屡矣。”莅商十七年后,王如玖经“既而思”,决定“草创”《直隶州志》,“于是合四邑之册,更为访罗,别为条例”,并“搜之《(陕西)通志》”,“节之(商州)旧志”,“参考州属诸册,重加厘正”;“略者详之,不能详者慎之;繁者删之,不必删者仍之”;编为八册,分为星野、疆域、建置、田赋、食货、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录十类十四卷,另有首一卷,约15万字,名曰《直隶商州总志》,直隶商州之镇安、洛南、山阳、商南四属县列记其中。该志竣稿于乾隆九年(1744)春正月,王如玖自为序,陕西西安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赫庆以及陕西布政使司参议、分守西凤邠乾督粮道舒辂也分别为之序。该志相当于历史上的《商洛志》。1992年商洛地区方志办据其木版刊本新出“点注本”。

第六部 [清•乾隆]《续商州志》

罗文思纂修清乾隆十八年(1753)罗文思任商州直隶州知州后,“公务之暇,检阅旧志”,见王廷伊所修《续修商志》“承明季兵燹之后”,其残编“仅存什一”;而王如玖新修《直隶商州总志》虽有全本,但其仅“就旧志而增删之”。对此《总志》,“议者以为综覈未备,谬误相仍,多所不满。”罗文思虽未“于此中稍参末议”,以为“今纵不能举前志(《直隶商州总志》)之讹缺重加厘订”,但自前志“成书而后,今又十余年,……多有可书”之事,于是“乃集乾隆九年(1744)以后事,悉依前志编次,汇成一书,……名曰《续商州志》,与前志并存。”《续商州志》“其参考所及,间于前志之讹缺者,宜补补之,宜正正之”,同时又“查明补辑”前志之“不可删者”与“不及增者”。该志又称《续〈直隶商州总志〉》,共十卷约6万字,罗文思自为序。作为《直隶商州总志》之“续志”,其“分类编次”俱照《总志》(新增《典礼》一卷,而《星野》因其“无可辑者不存其目”),内容所记也仅及《总志》成书的乾隆九年至罗文思莅商五年即该志竣稿的乾隆二十三年(1744-1758)冬十月这十四年间商州之史实并商州四属县之“职官”与“选举”。该志实为商州历史上的唯一一部断代志。2007年商洛市方志办据其木版刊本新出“点注本”。

第七部 [清•光绪] “商志”

焦云龙修修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民国《续修商县志稿》卷九《职官志上·名宦列传》“焦云龙”条有记。但焦云龙代理商州知州仅有一年,其所修“商志”之确名及其竣否均未知,也未见该志流传。

第八部 [清•光绪]《商州直隶州乡土志》

佚 名撰一册。无序。作者佚名。该志虽然名曰《商州直隶州乡土志》,但其内容所记仅为商州史实,而不涉直隶商州之属县。由其内容下限及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可推知该志成稿约于光绪末年(1907-1908)或稍后。2009年商洛市方志办据山东齐鲁大学图书馆所藏手抄本之复印本新出“点注本”。

第九部 [清•宣统]《商志稿册》

邵荫棠撰又称《邵荫棠志稿》《槐庭志稿》《邵志稿》。成稿于清宣统年间(1909-1911),商州城内人邵荫棠(字槐庭)撰。民国《续修商县志稿》多处引其内容,且《续修商县志稿》卷二十《氏族志》与王焕猷《商县〈续修商志〉工作方案》均有记;但目前尚未见到其稿本或刊本。

第十部 [民国]《续修商县志稿》

温良儒等督修 何镜清等监修 冯光裕总纂 陈步云等编纂 程遵洛等分纂此为民国时期商州所修的唯一一部县志,也为商州历史上的最后一部旧志。共二十四卷、首一卷,分为沿革、地形、河流、水利、土壤、气候、建置、物产、农林、工商、交通、合作、职官、财政、荒政、军警、兵事、党务、司法、自治保甲、教育、祠庙、古迹、户口、氏族、风俗、灾祥、人物、艺文二十九志,约50万字。民国二十八年(1939),毕业于北京大学而时任陕西省第四区(商洛)行政督察专员的温良儒(1938年曾兼任商县县长)倡编《续修商志》,后经筹划并“延聘名宿”,于次年(1940)春正式设馆开编。在“设馆开编”的这年夏天,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而已成为著名学人的王焕猷“暑假旋里”,闻知“吾县修志”,愧于“不能帮同工作”,便为之拟定了《商县〈续修商志〉工作方案》。日后由“关学宿儒”兴平冯光裕据此《方案》总纂而成的《续修商县志稿》即《续修商志》之“未定稿”。由其内容下限止于民国三十二年即1943年,可推知这部“未定稿”志书的脱稿时间大概已近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2012年商洛市商州区方志办据其手抄稿复印本出版《续修商县志稿(校点本)》。

2012年02月-09月初稿2012年11月10日定稿 作者: 黄 昏

友情链接:我的能力秀主页:

我的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4/fapng2335567851

@网络营销能力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