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镇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水乡文化古城。战国时为楚将昭阳食邑,其死后葬于城西阳山,故名之。五代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设置兴化县,历为县治所在地。1988年3月兴化撒县建市,昭阳亦为市委、市政府的驻地。其行政辖区面积51.01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人,辖4个街道办事处,24个社区居委会、12个行政村。
昭阳镇,春秋战国时期为吴楚属地,周慎靓王时为楚将昭阳食邑,故名之。
1948年12月,兴化解放后即设昭阳镇为城区人民政府。
1949年6月,划昭阳镇为东皋、兴义、昭阳、景范、兴阳五个镇,直属兴化县政府。
1952年,城区五个镇划为八个镇,即增设南沧、文峰、朝阳3个镇。
1958年,成立昭阳人民公社。1959年复名为昭阳镇。
1960年,昭阳镇与城南人民公社合并为昭阳人民公社。
1961年,城乡分开,复建昭阳镇。
1966年,先后将昭阳镇、昭阳人民公社更名为新兴镇、新兴人民公社。
1969年,复将新兴人民公社更名为新兴镇。 1980年5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新兴镇仍恢复原名昭阳镇。
1999年8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东潭乡并入昭阳镇,同时将城郊临城镇的药沈村、东五里村、垛田镇的下甸村、沙垛村、西鲍乡的新城村、关门村、双官村、南贺村、北郊乡的严家村一并划归昭阳镇管辖。
2001年,将合并后镇辖区内的张阳村、葛家村、孙金村划归兴化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将西郊乡的陈楼村、水产村划归昭阳管辖。
2001年3月,将原有29个村合并调整为12个村。
2001年4月,将原有7个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将原有46个行政社区和3个行政村合并调整为24个社区。
2003年8月,辖区内的向阳村划归兴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月,市委、市政府建立兴化城区社区工作管理委员会,并委托昭阳镇管理。
2009年,全镇财政收入52003万元,经济总量15亿元,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市政设施日臻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环境、资源、物产优势得天独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昭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花基地。历年来,粮、棉、油、水产品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年产粮食110万吨,棉花4万吨,油料3.7万吨,生猪45万头,家禽2000多万只,蛋品7万多吨。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茅。 近年来,注重传统农业向新型、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生态农业迅速崛起,一禾蔬菜、兴化青虾等无公害农产品已经越来越受到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对外经贸充满生机。
昭阳工业门类较全。机械、冶金、化工、医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导行业。现有各类企业26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 3家,中型企业16家;省级企业集团 4家。齿轮、轴瓦、钢帘线、异植物醇、特种不锈钢焊丝、敏感元器件、软轴软管、酮酞箐、链轮曲柄、棉纱、牛仔布、脱水蔬菜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中庄醉蟹、河虾籽、金松皮蛋、板桥米酒等产品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传统的农业正向新型、高效、产业化方向发展。兴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基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年产粮食110万吨、棉花 4万吨、油料3.5万吨、特种水产品10万吨、生猪90万头、家禽1400万只。兴化现有出口商品生产企业150家,出口商品15大类、200多种品种,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商品供货额10多亿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此投资合作,兴办三资企业100多家。
昭阳现已成为里下河地区工商并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交通、邮电等事业欣欣向荣的新型城镇,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江苏百家名镇之一。
个人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