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灵璧艺人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只特大的镂花石磬,镌刻了《总理遗嘱》的全文,敬奉中山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太空时,自豪地向全世界播放了悦耳的《东方红》乐曲,那清脆悠扬的旋律就是用灵璧磬石制作的编磬演奏的。由于灵璧石嘉誉天下,历代文人雅士和皇家贵族,纷纷刻意搜求,每有所获便视为至宝,置以佳座,日夕耽玩,知音竞赏。甚至还有皇家贵族把灵璧石视作灵种异物,供于御苑。
二、灵璧石与名胜古迹的关系密不可分
无石不成山,无灵璧石不成名殿。由于皇家贵族、文人雅士把灵璧石视作灵种异物,所以有名的宫殿、庙堂寺院都放置有灵璧石,如,北京故宫的御花苑就放有不少灵璧石,其中假山正面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灵璧石,十分显眼。遂初堂上放有四块石头,也是灵璧石。北京的宁寿宫倦勤斋有4块配有须弥座的石头,也是灵璧石。还有御花园、千秋亭、钦安殿、景福宫、三友轩等,都放有灵璧石,传说都是花石纲遗物。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西门外土山之侧有一块灵璧石,这块名为“芙蓉石”的灵璧石,又称“德寿石”,是乾隆皇帝从杭州运回北京置于圆明园的,后建中山公园才被运去的,该石贵重,成传世之宝。据考证,上海豫园松江醉白池的五老峰中放置的一块石头也是灵璧石。另外,陕西法门寺门前放置的一块灵璧石,是隋文帝的爱石;开封大相国寺放置的一块灵璧石,北面还刻有“北宋艮岳遗石”。山东淄博蒲松龄纪念馆内的一块石头名曰“海岳石”,为米芾藏石,也是一块灵璧石。苏州网狮园冷泉亭内有一块状如苍鹰展翅的“鹰石”以及怡园藕香榭内的一块供石,均为灵璧石。其他名胜之地也放置有不少灵璧石,实难一一叙述。
三、灵璧石远游海外受尊崇
侨居美国的胡可敏女士将其父收藏的灵璧石“任重道远,石兔狮吼,洞天福地”捐赠给上海市明代园林古猗园的玩石斋,其中有一方43×45×15cm的灵璧石上刻“吴岳翁画石玩石,得石玩三昧,此灵璧小峰,小中见大,拙中寓巧,实中有虚,奇中见怪,石窦沟壑,嵌空见美……”“人如此石……难得难得”。胡可敏也收藏4方灵璧奇石,其中有一块被王已千画家在纽约以石作画并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徽宗句),王已千对灵璧石非常热爱,他收藏绝品三块。美国的梅根、希尔和琼·狄龙也收藏有灵璧石。
原为米万钟收藏的两方灵璧石,其中一方被日本大律师佐藤先生收藏三十多年,后被无偿赠送给上海的周易杉,石上镌“万历丁酉春三月藏石米万钟”。款印一方“锁云”二字。另一方被美国苏珊收藏,清乾隆年间遗存,美国出版的《亚洲艺术收藏杂志》刊登石照,该石左侧镌近三十个字,款癸印春月黄易,乾隆癸印为1783,石主是黄易,系清代书画篆刻家,杭州人,为“西泠八家”之一。美国出版的《供石观》中介绍美国收藏家罗森布克收藏有11方灵璧石,其中一石底有“海上三山仙人之所居也,筱舫以名石,石纹奇而古,石色黑而蓝,石质坚而细,石皮黄而润……此灵璧石……鹳翎者是也……退翁两鉴……知其品不凡,石形三峦分列……趣味深长……知希为贵……欲问石,石不语,而能点头否耶?”石上有元符二年米芾和退翁等字样,元符二年是宋哲宗时代1099年。
圆明园中40方以上的观赏石,均为灵璧石,许多已下落不明。鸦片战争后,许多文物被列强抢去,灵璧石也未幸免于难,至今英、法、美、日、德、俄、葡萄牙、意大利各大博物馆均有陈列。有据可证,大英帝国博物馆有两块灵璧石就是184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夺去的。
四、灵璧石因人传物
灵璧石以其体态玲珑、矢矫灵秀、有形状物、妙造天成著称于世,又以坚如铁黝如墨、光如鉴温如玉、声如钟而博得历代赏石家的珍爱。古代凡是有名的藏石家都藏有灵璧石珍品,如苏轼的“小蓬莱”、米芾的“非非石”、范大成的“小峨眉”、赵孟頫的“五老峰”、宋徽宗的“灵璧小峰”,并题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蒲松龄的“海岳石”、南唐后主李煜的“灵璧研山”,其中一石被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得到,他如获至宝,袖藏囊携,行以偕行,止以偕止,时相与共,人谓其癫,实为情痴。途经镇江,经人撮合,用“灵璧研山”换苏仲容豪宅,而抱怨终生。而苏仲容以一座气势恢宏的晋唐宅基易得径不愈尺之“灵璧研山”悠然自得,真乃高士襟怀。元初,此石又流落到台州。清代为浙派词坛盟主朱彝所得,而后不知流落何方,此后竟天南地北流传七八百年,可见其灵气和魅力,难怪清朝胡朴安在《奇石记》中感叹道:“南朝半璧江山今归何有?而独存此石一片。”
五、灵璧石的传说不胜枚举
据传说,苏东坡到灵璧在一张姓园中发现一块石头,非常高兴,欣然题字“东坡居士醉中卧此石然醒酒”,后来这块石头被命名为“醒酒石”。自号“石林居士”的宋代文学家叶梦得“得石病愈”,并建“石林精舍”,藏石林立,无以计数,爱之不已,日夕赏玩,夜抱而眠,把石头视为妻与子,与其作伴度时光。唐代白居易在符离居住时,将丑怪灵璧石置于庭中支琴贮酒,傲啸觞咏,如对上宾,传为风流;还有灵璧石托生人间,变钟馗;虞姬恋石别霸王;南唐皇帝“不恋江山恋美石”;杨贵妃爱听磬石歌;蒲松龄写鬼也爱石;乾隆下江南途经灵璧,得到一块灵璧石让其心动,当即题写“天下第一石”,等等。
六、灵璧石的古文荟萃不计其数
最早的是《禹贡》记载,禹时洪水横流,磬石山如浮水面,故曰“泗滨浮磬”。《晋书》记载,皇帝令人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宋代杜绾的《云林石谱》为钦定《四库全书》中论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论石著作,该书记载石头品种116种,把灵璧石列为第一位,并以最多的文字评述。宋·戴复古的《灵璧磬石歌》赞道:“灵璧一峰天下奇,体势雄伟何巍巍。巨灵怒拗天柱掷,平地苍龙骧首尾。两片墨云腰夹之,声如青铜色如玉。乾坤所宝落世间,秀润四时岚翠湿……”苏东坡的《张氏园亭记》:“……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米芾的《题宝晋斋研山》:“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极变化,阖道门。”元代赵孟頫的《咏小岱岳》:“泰山亦一拳石多,势雄齐鲁青巍峨。此曰却是小岱岳,峰峦无数生陂陀。千岩万壑来几上,中有绝涧横天河。粤从混沌元气判,自然凝结非镌磨。人间奇物不易得,一见大呼争摩挲。米公生平好奇石,大数深刻无差讹。旁有小研天所造,仰受笔墨如原荷。我欲为君书道德,但原此石不用鹅。巧取豪夺古来有,问君此意当如何?”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曰:“宿州灵璧县。地名磬云山。石产土中,岁久。穴深数丈。得之岩窟者清润。扣之铿然有声……”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有朱元璋取灵璧石作磬赐各府文庙的记载。吴蒿的《灵璧石赋》:“……产青神之山骨兮。居赤埴之泗滨。土曾曾掩护兮。石垒垒饿错陈。浅深异色兮。远近殊声……”王守谦的《灵璧石考》中曰:“石之堪玩者。吾灵璧石称最。谓其峰峦洞穴。浑然天成。骨秀色黝。扣之有声,按谱有形如蟠螭、如菡萏如卧牛者。又有卧沙不起峰者。甚尽天划神镂之巧者。……”王世贞的《题灵璧石》:“有石高仅尺,宛而巫山同许借从吾弟,移来仗小童。雨垂青欲滴,云过碧争雄。安得壶分引,轻身住此中。”张应文的《记异石》:“……灵璧石出虹州灵璧县。色黑若漆。间有细白纹如玉。扣之声清越。以利刀刮之而不动者。真也。余向蓄一枚。大仅拳许,峰峦叠起。绝无斧凿痕。极玲珑可爱。乃米颠故物,转如雪松斋复转如余手……”文震享的《长物志》:“石以灵璧为上,英石次之……”李俣的《却璧铭》:“维兹灵璧,产于泗滨,爰代作磬,克谐八音。……”清代赵希鹄《怪石辨》:“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钦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其等有灵璧石……”谢堃的《金玉锁碎》:“英石壮观。若制研山陈设文房者。转不若灵璧石为佳耳。”“……燕山所产。皆有奇趣。竟不若灵璧石称最。”胡朴安的《奇石记》中记述米海岳研山:“……叹南朝半璧江山今归何有,而独存此一片石也。”谷应泰的《博物要览》中说:“谷公称灵璧石为‘灵皇石’,产灵璧县磬云山……”陈元龙的《格致镜原》:“洪武初年取灵璧石作磬,赐各府文庙,其色灰白,其音清远……”
灵璧石受到如此推崇,其根本原因是灵璧石之高雅、奇绝超过了其他石种。在古今观赏石中,天然自成者有之,人工雕凿者亦有之。英石、太湖石亦不乏人工成分,虽已列入“四大名石”之列,但人工易巧,天巧难措,若以“贵在天然权衡之”,英石、太湖石则相形见绌了,而灵璧石却妙造天成。这是人们不以凡石俗雅视之的本源。黄庭坚在解释国香时道:“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子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假如黄庭坚到灵璧一游,一定会把灵璧石称作国石的,故灵璧石被乾隆题为天下第一名石是有根据的。
我的个人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
梧桐子网站:/upload_files/2021/10/04/cb4r3www.wutongz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