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时刻与石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在石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品种繁多、优劣纷纭。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在以前的赏石文化中被尊为四大名石,很受器重,不仅因为它们的形象美,而且因为某些特性备受世人喜爱。譬如,灵璧石的质朴、雄浑、大度雍容,奇绝天下。太湖石通灵剔透,意境深遂,嶙峋峻峭,著称于世。英石雄奇峻峭,坚韧刚毅,峰峦耸拔,超然不群。昆石纤巧玲珑,玉洁空明,晶莹奇贵,受人尊崇。可见,每一种石头都以自己独特之美名扬天下。而受到文人雅士最珍爱的首推灵璧石,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灵璧石与人的关系历史悠久
约四千年前,氏族公社后期,游徙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先后战败了南方蚩尤部落和黄河上游的炎帝部落,黄炎部落合并成为华夏族的主干,这也是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祖先的原因,炎黄子孙就是从这里说起。随着部落的统一,生产力的提高,便产生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各种文化现象,“石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文化现象,由于灵璧石叩之有声,且声音清润、悠扬、悦耳,因此为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黄帝让一个叫伶伦与一个叫垂的人制造磬和钟;帝颛顼让飞龙氏制作《承云乐》;帝喾让咸黑和柞卜制造《九招》之乐。尧时已有八音,当时的八音是指八种乐器,在八种乐器中就有石磬。舜时曾对夔说:“命汝典乐,教胄子,舜逝世后,虁仍是乐官。”“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禹时就有“泗滨浮磬”之说。据《禹贡》记载,磬石山在灵璧县北70里,距泗水60里,禹时洪水横流,磬石山如浮水面,故曰“泗滨浮磬”。战国时,因灵璧石叩之有声,清润悦耳,音色独具,非他物所能代之。曾侯乙编磬是战国时墓葬中的物品,石磬有32件,是成组的打击乐器,声音洪亮,美妙动听。殷代人利用灵璧石的独特音乐制磬。《晋书》记载,当时黄帝令人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隋朝隋文帝所爱的一种灵璧石,名曰“卧虎石”,现存放在陕西法门寺内。自唐朝始,文人雅士将体积较小的石头搬入书斋欣赏,“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就从此说起,供石还作为珍品进贡给皇帝。后来,有四位艺术修养较高的皇帝,也是对灵璧石特别爱好的皇帝,首先是南唐后主李煜有“灵璧研山”,径长愈尺,共36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池水便可以治眼疾。北宋最有艺术气质的皇帝宋徽宗,为求祥瑞,在开封修建“万寿艮岳”,派人到江南各地搜取奇花异石,史称“花石纲”。园中以灵璧石为独立景观的有“万态奇峰”“望云龙座”“金鳌玉龟”等四十余块巨型石。其中有一块灵璧石让他十分欣赏,作为神物对待,并亲自题写“庆云万态奇峰”的条幅,亲为该石披红挂金予以推崇。另有一“灵璧小峰”玲珑秀润,胡桃皮、沙坡、水道皆有。山峰之半有圆白小月,莹然如玉,亲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徽宗爱石,更钟爱灵璧石,南唐后主李煜的“灵璧研山”石失落民间100年后,宋徽宗经多方搜寻,利用皇权,强纳入官。明朝皇帝朱元璋专辟大殿供灵璧石。另外,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因灵璧石为历代赞誉之美石,为能一睹灵璧石的风采,其中有三次改道灵璧县欣赏灵璧石。千奇百怪的灵璧石让他心动,欣然御题“天下第一石”,予以称赞。
我的个人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
梧桐子网站:/upload_files/2021/10/04/ukh7awww.wutongz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