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西方基督教传教士遂接踵而至,进入厦门地区传教。清咸丰四年(1854)已在厦门立足的英伦敦差会①委派林桢会、庄善语、许锡嘏到灌口(时属同安县安仁里)宣教建教。初始,当地群众将其视为异教,虽有周靠、洪堆、杜有等几个入教,却被人所鄙弃。此后,余传书、许嘉会又相继来灌口传道,信教人数略有增加。1877年许嘉会由众教徒推荐经厦门英伦敦差会批准正式按立②为牧师,数年后调往惠安传道,灌口地区则由蔡育之继任。1888年蔡育之亦被按立为牧师,他在灌口宣教传道达20年之久,后往新加坡任牧职。1919~1927年,黄淑宾成为灌口地区的传教士。当时外国传教士出门布道,主要靠两条腿走村串户,所以一般都雇一个中国人为其挑行李,黄淑宾原来就是一个外国传教士的雇工,每日挑着行李跟随其后,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很快接受了基督教,后来亦成为传教士。在黄淑宾任传道期间,灌口建起了最早的基督教堂。最早的灌口教堂由一间“当铺”改建而成。前座楼房由教会出资向店主购买作为牧师楼,后座礼拜堂由黄淑宾传道及林有道、林有进等教徒建造起来的。整座教堂不像教堂式样,倒像普通住宅。尽管如此,灌口有了第一座基督教堂,逐渐增加的教徒有了聚会和礼拜的场所。当时灌口教堂还分设了许多讲道点,主要在鹤浦(今杏林高浦)、角尾、壶屿等地。抗日战争期间,灌口教堂遭日机轰炸,倒塌一半,一直没有重新修建;未塌的一半经维修,仍可供教徒礼拜日聚会。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基督教、天主教界发起“三自”革新运动,厦门市亦成立“基督教三自革新爱国运动委员会。”灌口教会和其他教会一样,响应“三自”爱国运动,割断与英伦敦差会的联系,在“三自”爱国会领导下,实现“自治、自传、自养”,广大教徒积极参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黄淑宾调离灌口教会后的1928年至1966年的38年中,先后在灌口主持教务的传道士(或牧师)有:1928~1940年传道士陈益斗(别名陈谦卑)在灌口传道;1941~1942年,由修有硕士学位、终身未婚的女传道士罗素文主持灌口教堂教务;1943~1944年由郑全达传道;1945~1946年由华北神学院毕业,曾在石码礼拜堂任牧职的吴乃文牧师主持教务;1947年黄锡安接任;1948~1960年由该堂长老③黄成东负责讲道,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林仪牧师有时也到灌口讲道。黄成东长老是位盲人,靠他爱人读白话圣经给他听,尔后再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向众信讲道,同时还管理教会事务;1962~1965年是由居住厦门的黄慕恩先生每礼拜日来灌口教堂讲道。1966年“文革”开始后,灌口教会停止一切活动。1969年教会房产被征用,牧师楼被拆毁,部分地基被居民占用建成民房,另外部分地基被公路侵占,总面积达221平方米。原教堂北面有一个由华侨捐建的钟楼也被拆毁,钟楼上的大钟及教会其他财产如风琴、家具等一应没收归灌口人民公社管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得到落实。1980年灌口教徒恢复礼拜,因教堂已被征用,便轮流在教徒家里聚会,轮到谁家便由谁主持。1981年10月,教徒和市“三自”爱国会推荐灌口小学退休女教师郑祝英到福建神学院义工④学习班培训三个月,1982年起由郑祝英主持讲道。1984年市政府批准将灌口教堂列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同年10月,灌口教会向灌口镇政府及区委统战部申请落实教堂退还教会之事,并上报市宗教局和市“三自”爱国会。1985年2月,区委统战部长陈永健同志到灌口,配合镇政府处理占用教堂地址的两户居民搬迁事宜,但未获圆满解决。遂于1988年10月开始办理申请兴建新教堂的各项手续,得到区、镇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1989年2月确定在灌口医院南面征地1.4亩用以兴建教堂。1989年10月,郑祝英往新加坡探亲,其海外的兄弟姐妹闻其正致力于新建灌口教堂的工作,自愿奉献建堂基金新加坡币二万余元。11月,郑祝英回国后即着手进行建堂工作,1990年8月竣工。新教堂全部建筑费为人民币18万元,基建面积385平方米。1990年底,灌口教会又开始在新建礼拜堂右侧筹建牧师楼。新加坡华侨郑正恩先生先后三次捐献人民币8万多元,旧教堂地址出卖获35000元,一些来自香港、台湾、美国、韩国的参观团客人也纷纷给予支助,众教徒更是积极捐献,共筹集17万元人民币。牧师楼于1992年9月动工,1993年元月交付使用。至此,灌口教堂不仅有可容纳500人的礼拜堂,有牧师楼,而且配套设施(男女厕所、自行车棚、绿化地等)十分齐全。1993年9月,郑正恩先生受邀回国参加灌口教堂献堂礼拜时又捐献一架珠江牌钢琴。1993年7月,福建神学院毕业的年轻传道士林黎忠来到灌口教堂任传道,由教徒推选的长老郑祝英、林宏典,执事王敏敏、叶适青、林素珠、苏银华、费光碧等共同参与教会事务管理,各项宗教活动在该堂正常开展,主要内容有:每周三上午举行“祷告会”,每周日上午举行闽南话“礼拜”,下午举行普通话“礼拜”;后溪教堂年已80高龄的庄肇华牧师定期来灌口礼拜堂举行“领圣餐”仪式。灌口教堂除接纳灌口地区的教徒外,东孚、角美等地部分教徒也经常来此参加活动。
新浪博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