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泰和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生活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泰和人民的优秀儿女袁玉冰、康纯如同许多寻找光明的探索者一样,看到了黎明前的曙光,他们较早地投身于革命斗争。1922年8月,袁玉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由李大钊介绍加入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江西最早和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之一。康纯就读于吉安省立第七月师范学校,由曾延生介绍加入党组织。1926年7月,受党组织的委派,康纯从吉安回到泰和,在县城周围秘密开展工作。在深入宣传发动群众的同时,他与吉安第七师范毕业后就教于云亭小学的翁德阶秘密联系,并先后发展了翁德阶、胡运椿、彭昌仕入党,在县城建立了中共泰和小组。不久又吸收了觉悟的先进分子朱品治、孙夷东、汤节友等10多名同志入党,相继成立了船业、城东、城西3个党小组,并在县城建立了中共泰和支部。
党支部成立后,为了广泛地传播马列主义,支部决定每个党员集资5元,以朱品治个人的名义,在县城开设一家泰和书店,出售《共产党宣言》、《新青年》、《觉悟》等许多进步书刊以及鲁迅、李大钊的著作。
随着党组织的建立和泰和书店的开办,泰和的农运日趋活跃。这年,凤凰桥、新池、芒岭、月池、桔园、心田、文塘等地陆续秘密地成立了农民协会。愈来愈多的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开展减租减息抗捐税的斗争,向地方封建势力发起攻击,逐渐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革命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