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井现存于沛城东风西路泗水亭公园内,井口绳痕千豁,蒿草凄迷;下视寂然无声,深不可测。细雨晓至,月影暗渡,不知几千百年也。
关于沛县琉璃井的历史来源,有三种观点
其一:此井为秦王嬴政所掘。当年秦始皇于咸阳宫中见紫气起于东南,以为王兴之兆,遂派大军至丰沛,凿井以断龙脉。明代诗人万寿祺有《入沛宫》诗云:“故宫百里草芊芊,原树春云满祭田。父老岁时犹设礼,碑亭日月已忘年。人心思汉皆如此,鹿走兴亡岂偶然。却望鱼膏燃火处,秦皇空使凿重泉。”
其二:为汉高祖刘邦所开。当年高祖衣锦还乡,所带军马众多,将县城内井水汲干,遂开琉璃井。泗上名士阎尔梅先生有诗为证:“泗水亭阴列汉官,营连桑梓共盘桓。屠沽拜将亲朋贺,子弟封侯父老欢。驻不劳绵蕞礼,围樽仍着竹皮冠。军多汲尽琉璃井,无数绳痕氵防石干。”
其三:为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妻李三娘所挖。“琉璃井上满青苔,犹见三娘打水来。荣华幽恨千载梦,野花无主年年开。”即听雨居主人游览此井所作。相传刘知远年轻时,慕汉高祖刘邦雄风来沛寻根,与美丽善良的沛地姑娘李三娘相爱并结为夫妻。知远从军征战,三娘在家耕织自度,苦守一十八载,捡柴煮饭,挖井灌园,日复一日,青石井壁被磨出道道沟痕。后刘知远称帝,三娘做了皇后,此井被封为八宝琉璃井。当了皇后的李三娘依旧勤劳节俭,并经常劝谏丈夫要关心百姓疾苦,休养生息,施行仁政。再后刘知远国破人亡,三娘心如止水,复回故乡沛县。在琉璃井旁,以茅舍为居,与鸡雏鹅崽、明月清风为伴,度过晚年。李三娘的故事被元人编成杂剧《白兔记》流传后世。
清代诗人吕俶所写《琉璃井》蕴含了秦始皇、汉高祖、李三娘三个典故:“银床剥落依层台,曾是秦皇旧凿来。泗上一泉初见水,咸阳三月已成灰。梧桐落影澄秋雨,鹁鸽无声叫翠苔。白帝未能消火德,灌园今日荷栽培。”
琉璃井是秦皇井、汉皇井还是三娘井?史由人写,景自心生,何必苦苦考据。秦皇凿井,汉皇解渴,其历史必然。丑鸭变作天鹅,龙泉流于百姓,亦沧桑之道。想秦皇凿井,希冀江山万代,而不久便魂归骊山、梦断阿房;汉皇歌风,奠定四百年基业,而四百年后,江山易主,风息云散;三娘布衫荆钗,转而凤冠霞帔,又转而茅舍篱院,一口古井,见证多少沧桑,给人多少感慨!掬此中水,可洗天下人目。
本文引自梧桐子:
能力秀:/upload_files/2021/10/04/iv3oylq116281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