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历史沿革

历史

南京鼓楼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鼓楼区历史源远流长,是南京城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距今六千多年前就有许多处原始村落存在。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打败越军后,在石头山置金陵邑,此为鼓楼区境第一个行政建置,也是南京城区建置之始。秦始皇赢政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东巡,途经金陵,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并增设江乘县。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吴侯孙权自京口(今镇江)移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晋改建业为秣陵、建邺、建康,南朝均都于此。隋唐降低建康政治地位,由郡降为州,再降为县,兴废无常,名称多变。现区境自五代杨吴天祐十四年(公元917年)至清末,始终为江宁、上元两县管辖。明初,筑南京城墙,区境主体部分圈入内城,其余部分也在外廓之内。
鼓楼建区始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3月,始称南京市第六区,当时所辖范围,汉口路以南和草场门以西不在现区内。民国28年,伪维新政府时南界始推至汉中路。民国34年,玄武湖一带划入区境,区域范围扩大。解放后,1950年成立新五区时,中央路以东及玄武湖全部划出。1960年,实行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时,城区带郊区,栖霞人民公社的燕子矶镇、迈皋桥镇、晓庄农(林)场及下关人民公社的小市镇划归鼓楼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后陆续交还栖霞区或市管。1995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原雨花台区的江东镇及所属4个行政村划归鼓楼区。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对建邺、白下、鼓楼、雨花台四区行政区划做部分调整,其中将鼓楼区汉中门大街及其西延至长江以南地区,划归建邺区管辖,将建邺区莫愁湖街道办事处汉中门大街以北地区及其建制,划归鼓楼区管辖。 2007年3月,经省、市政府批准,将建邺区兴隆街道江东村委会划归鼓楼区管理。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原鼓楼、下关两区合并,设立新的鼓楼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