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有“如日东升”之意。在这一片土地上,有着我的成长的痕迹、我的亲人、朋友,因此我对我的家乡有着不可磨灭的情感。今天先介绍一下如东的历史。
如东故地在古代原为海中沙洲,西周时期,古沙洲群逐渐涨接成一片卵形沙洲,演变至汉代时已东西长约80里,南北宽约40里,称为扶海洲。西汉时,吴王刘濞领三郡五十城(如东在其境内),“东煮海水为盐”使如东有了第一批“盐丁”。至东晋时期,扶海洲最终并接大陆,而两晋至南北朝数百年间民族融合,促使北方中原人南下,成为如东先民来源。
唐代时,如东地名始见于典籍,其地扼守扬州门户,日本遣唐使一度由此登陆入唐。宋时丰利、栟茶建场,掘港建立营寨,如东成为盐业与海防重地。元末,如东沿海盐民响应张士诚起义,转战江淮。明初洪武赶散使得一些苏州等地的居民移民如东。洪武年间,掘港建立”备倭营“,土木堡之变后,掘港营部分军士奉命进京勤王。嘉靖年间,如东沿海屡遭倭寇入侵,当地军民奋勇作战抵抗,涌现出邱陞、杨缙等名将。
清朝前期如东盐业发展至鼎盛,境内四大盐场收入占全国盐场收入七分之一。清代后期,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中原移民,长江岸线坍缩迫使海门一带居民北迁。盐业兴旺及四方来民使得明清时期的如东商业逐步兴起,徽商、晋商以及浙商纷至沓来,形成流派。
民国初年,张謇在如东沿海大力兴垦,又广招启海农户殖民牧海。1927年后,如东地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如东成为通如海启后方,各方政治势力转移至此,1940年新四军东进后对如皋县实行分县。解放战争开始后,如东处于战争前线,1946年1月爆发”白蒲事件“(白蒲时属如东),1949年1月解放军克复白蒲,全境解放。
1949年后如东经济社会开始加快发展,大规模围海造田,人口突破百万。1988年对外开放,2001年接收三峡移民,2003年开始推进洋口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