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_鹿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两千八百多年的建城史,古代有很多的古都都建在鹿邑,像老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也是出生在鹿邑。
鹿邑县古为华夏腹地,地处豫东平原,境内的隐山、栾台遗址分属仰韶和龙山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揭开了鹿邑人文历史的初页。
夏商时期,境内置小诸侯国(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始称“厉(Lài)”,属豫州。此乃鹿邑县有史记载的设城建置之始,距今已有4000余年。此设置一直延续至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境内置苦(hù)(今鹿邑县太清宫镇),一度名相和鸣鹿(今鹿邑县辛集镇),均属豫州陈国。公元前 571年,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道家鼻祖老子李耳(老聃)就诞生在苦赖乡曲仁里(今鹿邑县太清宫镇)。周敬王42年7月(前478年),楚惠王灭陈,苦又属楚。秦时,苦县属豫州陈国
西汉,苦县属兖州淮阳国。新莽时期改苦为赖陵,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赖陵复苦县。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献帝封曹操为武平侯,食邑于此,属豫州陈国。现鹿邑县境内还存有三国魏曹修建的武平城(今鹿邑县邱集乡武平城村)及观武台(今鹿邑县玄武镇)遗址。
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为父阳(今鹿邑县太清宫)和武平属陈留郡。南北朝孝明帝正光年间改父阳为谷阳,属陈留郡。
隋,谷阳属豫州谯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武平为鹿邑,并移治今试量镇鹿邑属淮阳郡。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农民军田黑社占据鹿邑,改鹿邑为涡州。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田黑社败,更涡州复名鹿邑。
李唐时期,唐王朝认老子李耳为先祖,追封为乾元皇帝。并在老子出生地兴建观庙和行宫(即太清宫、洞霄宫),作为每年朝廷祭祀老子之用。又将老子生地(今鹿邑县太清宫)追封为道德真源、天尊仙源。所以,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改谷阳为真源,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源为仙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仙源复名为真源,同属河南道亳州。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和鹿邑同属淮南东路亳州辖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取名鹿邑,治所设置在今县城,属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亳州。从此,县名始一,境域至清末亦无大变化。
明清时期,鹿邑均隶属河南归德。民国时期先后属开封、商丘、淮阳等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鹿邑县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建国初期,鹿邑县先后属淮阳、商丘、开封、周口等专区。1968年6月属周口地区。2000年6月至今,国务院批准周口撤地设市,鹿邑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