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在江苏睢宁刘楼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铜牛灯。此灯通高26.5厘米、长21厘米,由牛身、灯体、灯盖部分分铸后合成。牛的躯体浑圆结实,俯首,耸角,双目圆睁,翘尾,神态憨厚,强壮有力。灯由灯座、灯盘、灯罩组成,灯盘与灯罩均可任意转动方向,以调节明暗亮度和照射方向。灯罩顶部为穹窿形盖,内有圆管状烟道连接于牛头上双角,牛角内空,牛身和穹窿盖上满饰云纹。全灯造型新颖,意趣盎然。
铜牛灯即在站立的牛的背上置带鋬的灯盘,灯盘上有两片弧形镂孔屏板作为灯的盖罩;牛的头顶或双角向上弯曲,与灯盖连接,即成灯的把手,又是烟道。灯的各部分都可拆卸。江苏邗汀东汉墓出土的牛灯,牛形灯座通体饰以精细的错银纹饰,十分华丽。古代灯具的造型多样,有人物形、动物形、植物形及仿日常器皿等多种。动物形灯即将灯具做成各种飞禽走兽形状,它流行于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中以牛、羊和狮子造型者居多。目前我们见到的典型铜牛灯分别出土于江苏、湖南省的汉墓中,它们都以站立的牛为特征,灯盘背负在牛背上,巧妙地运用了牛的造型。铜牛灯点燃之后,产生的烟炱可以通过烟管进入于牛腹中,腹中盛有清水溶解烟尘,从而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这项发明在世界灯具史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西方的油灯,直到15世纪才由达•芬奇发明出铁皮导烟灯罩,与我国相比晚了1500多年。
铜牛灯是国家一级文物,汉代文物的精品。出土于睢宁刘楼的汉代墓穴,为水牛驮灯的形象,由牛身、灯座和灯顶组成。水牛昂首站立,牛体中空,牛背中心有圆洞,上置圆筒至灯座,灯座有顶盖,牛两角作为通道,与顶盖相连,烟可进入两牛角进行水解,起到环保作用。铜牛灯反映了当时铜器加工的工艺水平和人们的环保意识。
铜牛灯整体设计以牛为创作灵感来源,之所以选择牛也很有讲究,牛是古时农耕的好帮手,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有吉祥丰收之意,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作者别具匠心的再添一角与牛背上驮着的灯罩融为一体,思路流畅,美观与使用完美的结合,可见作者水平之高啊,再说牛,造型逼真,牛尾上卷,充分显示了牛的强健有力,似乎在说就那点废气,看老牛统统消化,这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美好品质相符合,勤劳踏实善良就是生活的本质,每观此珍品,叹古人智慧之高,技法之精,尤为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