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这首耳熟能详的山行 出自与仙居历史人物——项斯,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号纯一,浙江仙居县人。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
据历史记载,初隐朝阳峰,枕石饮泉,长哦细酌,凡三十余年。开成之际,声价藉甚,特为张籍所赏。杨敬之曾赠以诗云:“几度见君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成语逢人说项即从此而来。)其名益彰。会昌四年,(公元八四四年)始获一第。仕为润州丹阳县尉,卒于任所。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从《唐诗纪事》及项斯诗作等零星史料看,我们推测项斯生活于唐宝历至会昌年间,属唐朝中晚期。项期年轻时曾筑草庐于朝阳峰前,终日读书吟诗,研讨格律,与寺僧再阳私交甚好(在其《忆朝阳峰前居》、《落第后归鄞喜逢僧再阳》中均有提及)。“献赋才何拙”、“期在振儒衣”,项斯胸怀壮志却不得志。《落第后寄江南亲家》、《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两首诗写出了他科举落第,功名不就的愁闷之情。会昌三年(843)项斯听说国子祭酒杨敬之“性爱士类”,最喜提携后辈,便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谒见。杨敬之阅后,果然大加赞赏,赠诗云: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从杨敬之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对项诗及人品道德都甚为赞赏,欣喜之余,逢人便说,四处推荐。项斯“由是显名”,“诗达长安”,并于第二年登进士第,授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尉。“说项”成为文坛千古流的一段佳话。近人柳亚子的《感事呈毛主席》首联“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就引用了这个典故。
项斯的名气虽不及李白、杜甫等唐代名家,但他也是在当时诗坛十分活跃的人物。项斯“诗达长安”,作为台州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诗人,他在浙江仙居县历史上更有着不容置疑的历史地位。是仙居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