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前建置
团风在夏、商为荆州之域,周为弦子国,属扬州。《春秋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5),“楚人灭弦,弦子奔黄”。战国时,楚 王灭邾(邹)“迁江夏,故江夏有邾城”(邾城即今黄州区堵城镇禹王城)。
秦时,黄冈为邾邑,属南郡。
汉时,南郡为江夏郡治,称西陵县,继称西阳县、邾县。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迁徙巴族人于鄂东、皖西南大别山区,因地近“五水”(巴水、希水(今浠水)、蕲水、赤亭水(今举水)、西归水(今倒水)),故称“五水蛮”,又因其所隶州、郡名,亦称“江夏蛮”与“西阳蛮”。
三国时,黄冈先属魏,称西陵、西阳县。后归吴,复称邾县,属弋阳郡。
西晋时,黄冈仍称西阳县,东晋咸康四年(338),置豫州,治邾城,后为后赵石虎将所陷,州废。南朝刘宋改邾县为南安,属西阳郡。孝建初,以西阳隶属郢州。泰始五年(469),改属豫州,后又属郢州。齐于南安立齐安郡,隶司州;西阳郡仍隶郢州,南安、西陵并为郡治。北魏、梁均沿齐治,东魏沿梁治。北齐天保元年(550),齐安郡立衡州。陈太建五年(573),地入陈,置定州,后改亭州;十年,地入北周,复建衡州。
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改衡州为黄州。开皇十八年(公元598),一分为二,改梁安为木兰,改南安为黄冈。大业三年(607),改黄州为永安郡,黄冈县属永安郡。
唐代,武德三年(620),永安郡复改为黄州。天宝元年(742)改黄州为齐安郡。乾元元年(758)又改齐安郡为黄州。光启元年(885),黄州州治、黄冈县治东迁邾城。
五代时,黄冈县随黄州属杨吴。吴天祚三年(937),属南唐,显德五年(958),属后周。
宋代,县仍属黄州,隶属南路,迁州、县治于江滨。熙宁五年(1072)改隶淮南西路。团风之名自宋代开始出现。
明代,废路设府,黄冈县隶属黄州府。清沿明制。
民国时期建置
明清以后,境内地域一直属黄冈县,归黄州府。1912年,废黄州府。1913年,设汉黄德道于黄州,后改名鄂东道。1914年6月复改为江汉道。1926年废,直属湖北省政府。1932年10月,属湖北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专署驻黄安(今红安)。1936年,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署治蕲州,1937年1月迁黄州。1940年元月属湖北鄂东行署。1945年11月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共和国成立后建置
1949年5月,团风全境解放,黄冈县县治设团风镇。1954年大水,县治毁坏,1955年10月迁黄州。1991年1月,黄冈县撤县建市、改称黄州市。
1996年5月18日,黄冈市暨黄州区团风县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团风县正式诞生。
更多介绍:
能力秀个人主页:/upload_files/2021/10/03/ryw15jwm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