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县谭岗遗址

历史

社旗县谭岗遗址

河南省南阳市东40公里有一个属于新石器时代范畴的文化遗址——谭岗遗址。谭岗遗址系仰韶文化类,是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前的部落群,被文史学界划定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是1922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省西部的仰韶村发现的,这一发现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的起点。其实,中国自己人对考古、对古文化遗址的发现和挖掘古已有之。南阳谭岗古部落群遗址就是清朝嘉靖年间赊旗镇三皇庙的商会头目王铎发现并倡议保护的。谭岗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遗址可见红烧土及多种陶器、石器和骨器等。陶器以泥质和沙质红陶为主,其次是灰陶、黑陶,多手工制品。器型有圆锥及鸭嘴形足鼎,高领罐、敛口钵、宽沿盆等,纹饰除有弦纹、指窝纹、蓝纹、加堆纹外,部分陶片饰彩绘。另外在遗址上还发现有房基、灰坑窑穴、墓葬等。其房基为单间圆形,20平方或30平方不等。由此推定该部落群为母系社会遗迹。从陶片的花纹可以断定,谭岗仰韶文化时期的编织和织布这些手工工艺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南阳的赊旗镇(今为社旗县)历史上交通非常发达,为水旱码头,九省通衢,有“拉不完的赊店街,填不满的北舞渡”之美誉。从赊镇水运到湖北襄阳可连东南各省。从北舞渡下货可达华北各地。商贾云集。清道光年间赊旗镇即有18万人口之多,当时赊旗镇商会长王铎与景德镇商人谈及谭岗后,发现瓷器商人多将遗址陶片带回,方知其珍贵,便嘱乡邻悉心看管,并致书南阳知府衙门,由官府善加保护,王铎终前遗言,死后埋葬在谭岗。顺便捎带说的是原来的赊旗镇,今为社旗县。社旗县现有一万余蒙古族人,以李姓居多,王姓次之。李姓蒙古族系元朝大将木华棣的后代。王姓蒙古族为元顺帝次子贴木花儿的后裔,王铎系贴木花儿的17代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