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常常去清真寺,虽然自己不是回族人,但是感觉回族的民俗挺有意思的,亲爱的朋友,你也进来看看吧。
泊头清真寺位于市区清真街南端,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1982年7月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成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回族穆斯林群众正常的民族宗教活动主要场所,也是泊头市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尤其是2004年电视剧《民族英雄马本斋》在泊头清真寺开拍以来,再现了马本斋烈士少年时期在泊头清真寺的成长经历,也再现了马本斋将这里作为主要根据地的战斗历程。
该寺坐西朝东,正门门楼阔三间,高十米,单檐歇山,古棚出厦,琉璃瓦顶,朱门铜饰,门媚楷书“化肇无极”,“清真寺”黑地金字悬于上方。另两侧各有便门一个,继之青砖布瓦,雕花围墙,门脸建筑颇有气势。
寺内院落分为前庭、中庭和大殿。前庭院左右有南北义学各三间,正面是一座高约20米的二层三蒙班克楼,灰墙红柱,石雕斗拱,攒尖绿顶,飞檐高翘。楼内下为阁,上为厅,四周装有祀字形花梭栏杆,顶部有木质遗雕裙腰板、垂花柱,木作精致。楼两侧各有便门一个,各建筑为重檐顶,相互映辉,华丽堂皇。 中殿由望月楼、南北便门、南北配殿、东耳房组成。望月楼为中院起点,下层为阁,砖砌石墙,饰圆窗,四周以12根方柱筑成围廊,上起四面飞檐,廊柱间加棱形花栏杆;上层为厅,全木结构,外有窄廊,可过人,四周围卐形花栏杆,顶部有木质浮雕腰板,垂花柱。此楼二层三蒙,重檐轿子顶(上层为重檐,下层为单檐),绿琉璃瓦罩顶。三层飞檐的饰物均为绿琉璃瓦制。 望月楼又称班克楼、邦克楼、宣礼楼。望月楼:取望月确定时间之意,逢伊斯兰教历9月1日,登楼望月,见新月进入斋月。班克楼:清晨由宣礼员叫穆民礼拜(邦答,即晨礼,俗称喊“班克”),现有钟表,按时间礼拜,不再宣礼。
泊头清真寺不仅驰名国内,且在国外伊斯兰教界亦享有一定的声誉。1935年,土耳其一中学校长麦尔稣穆曾来传教考察。解放前,清真寺还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场所,先后建立过“贫民夜校”、“工人夜校”等党的外围组织。“文化大革命”中,该寺遭到破坏。自1982年起,国务院宗教局、省文化局及泊头市政府共拨款30多万元,对该寺进行修缮,现主要建筑已按原样修葺一新。2005年,国家将投资700多万元维修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期将历时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