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楼 -故市

历史

渭阳楼 -故市

渭阳楼是著名的渭华起义的发起地和指挥,在渭南市固市中学校内。(渭阳楼闲望)作者简介:郑谷,字守愚。袁州区人。唐末著名诗人。光启三年(887)进士。官至都官郎中。郑谷7岁能。父史,开成中(公元八三八年左右)为永州刺史,与侍郎司空图同院,图见而异之。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举进士第,授京兆鄂县尉。迁右拾遗补阙。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为都官郎中,诗家因称郑都官。又尝赋鹧鸪诗,流传人口,因号郑鹧鸪。谷诗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为薛能、李频所赏。与许棠、任涛、张嫔。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

固市中学,原名渭阳中学,因地处渭河之阳、校内有座渭阳楼而得名。
学校创建于公元1922年,时命名"固市高等小学",1924年设立初中,建立起了渭南县(今渭南市临渭区)第一所中学--渭阳中学,1940年改为现名。
追溯固市中学的历史,不禁使人肃然起敬。她在20年代是我党在渭北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校内的"渭阳楼"是中共五一县委的旧址。1925年秋,李大钊派方仲如回陕开展党的工作,曾在此成立了"中共渭阳特别支部",发展党员132人。他们在渭阳楼每周举办一次读书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成立了"渭南青年社"等进步团体,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当年的渭阳,是令先进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被誉“东方的小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