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惠州

历史

苏轼在惠州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在北宋时期。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后。为了巩固他的统治,除了集中一切军政大权之外,还采取了厚俸的政策,他曾鼓励官僚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各级官员追求享乐之风盛,故姬妾的多少,便成为身份的标志。那时候,妻妾成群是上流社会的普遍现象,如著名词人张先在80岁时还纳妾。而苏东坡却一向保持朴素的家风。即使是在京城身份显赫的时候,家妓也不过数人,与当时士大夫们比较起来,已显得十分寒酸的了。更为难得的是,在苏轼一生中,只先后娶过两个妻子和一个侍妾,而且都是前妻死后才续娶的。这在当时来说,更是非常少有的了。  第一任妻子王弗知书达礼,是一个“敏而静”的女性,这与苏轼的坦直豪爽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刚柔相济,正好互补,促使了他们爱情的发展。在苏轼刚踏入仕途时起了很好的贤内助作用。夫妻两人情笃意深。可惜的是,好景不长,王弗只活了26岁就去世了。所以,她死后十年苏轼对她仍念念不忘,曾写下了一首著名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来悼念她。后人称,这首词写得情真意切,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也有人说,这是抒写男女之情的千古绝唱。第二任妻子王润之,乃是王弗的堂妹。她质朴贤惠,善于理家。她和苏东坡一起,经历了遭受贬谪黄州的人生苦难时期,也经历了苏东坡在朝廷任高官的荣宠生活。但不一定很理解苏东坡的事业。当苏轼在湖州被捕入狱时,王润之竟然把苏轼的书稿都烧光了,说都是这些东西惹的祸。所以,她充其量只能称为一位合格的家庭主妇。故这两位夫人都不能真正进入苏轼的感情世界,只有侍妾王朝云才真正进入了苏轼的感情世界。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今杭州)人,相传为歌女。当她12岁时,被当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收为侍女,直到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的第二年,王朝云已长成18岁的大姑娘了,在夫人王润之的说服下,才纳为侍妾。

  王朝云漂亮、聪颖、能干。据史料记载,元祐初年,苏东坡因旧党宰相司马光欲尽废新法,而苏东坡认为不可,应该“参用其所长”,结果又被旧党排挤到杭州去当太守,东坡心里闷闷不乐。一天,午餐后在房中扪腹徘徊,问侍女们说:“你们说说,我这肚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一个侍女抢着回答说:“学士的肚子里全是文章!”东坡听后摇了摇头。又一个侍女说:“您满腹经纶,都是些巧妙机关!”东坡也认为不对。轮到朝云,她却从容不迫地说:“我看您学士是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立即捧腹大笑,认为只有王朝云才最能理解自己。王朝云的聪慧,由此可见一斑。

  更为难得的是,自从苏东坡外放到颖州、扬州的时候,家姬已陆续离开了几个。等到他接到贬谪岭南的诰命后,家姬和侍女几乎都走光了,只剩下三两个了。苏东坡的心肠是非常慈善的,认为南蛮瘴疠之地,常人都难于生存,更何况是弱女子?所以,他决计将所有的姬妾全部遣散。在这个时候,惟独王朝云不肯离去,并责怪苏东坡:王夫人已经去世了,我不跟随你去,你这个孤独的老翁谁来照顾?坚持一定要跟随东坡南行。王朝云的勇毅行为使东坡大为感动。

  到了惠州之后,由于苏东坡是一位贬官,不得签署公事,又没有亲戚来叙旧,偶尔才有朋友来聊聊。因此,有时也感到十分无聊。在这种情况下,苏东坡便会从心底里感激王朝云对他的忠诚。

  苏东坡平生最崇拜白居易,觉得自己与他有许多相似之处:进士出身,做过杭州太守,都是翰林院学士,都是诗人。所以有“出处依稀似乐天”的诗句。但是,白乐天晚年退休在洛阳,过着闲适的生活,这是自己望尘莫及的。如今自己被贬到惠州来了,过着囚徒式的生活。但,有一点是胜过白居易的。这就是有王朝云的爱。白居易晚年蓄养了两位姬妾:樊素、小蛮。乐天曾写诗赞美过她们:“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意思是说她们长得很漂亮:嘴似樱桃,腰似杨柳,并能歌善舞。可是,她们不爱白乐天。明智的乐天最后只得让她们离开了。而王朝云却一直坚定地追随自己,不畏艰险,跋涉4千余里,从北国的定州来到瘴疠之地惠州,一直关照着自己的起居饮食。白居易有这样的福分吗?没有。所以,苏东坡到惠州才一个多月,当他读了《乐天集》时,便忍不住写下了《朝云诗并引》:

  世谓乐天有《鬻骆马》、《放杨柳枝》词,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然梦得有诗云:“春尽絮飞留不住,随风好去落谁家。”乐天亦云:(小蛮)“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则是樊素竟去也。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读乐天集,戏作此诗。朝云姓王氏,钱塘人。尝有子曰干儿,未期而夭。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似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这首诗引用的典故比较多,不好理解。但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化来理解。第一联(首联)是说,王朝云不像白居易的侍妾樊素、小蛮那样,最终还是离开了白居易,而是像通德伴伶玄那样,紧紧跟随着我来到了惠州。第二联(颔联)是说,可惜的是,王朝云生的儿子苏遯不能和朝云一样生存下来,值得安慰的是,朝云总是陪伴着我。第三联(颈联)又说,朝云到惠州后,由于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平时不是念经就是煎药。但,她还经常作为一位歌手,为东坡唱词。最后一联(尾联)反用秦观的诗意,说:即使王朝云学佛成功,将随他(秦观)到海中的蓬莱仙山去了。但,朝云也不会满足于作巫山的仙女的,她还是会来陪伴我的。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苏东坡对王朝云是多么感激和多么信赖啊!

  第二年(绍圣二年)端午节,王朝云33岁生日。东坡为了感激朝云的知遇之恩,又写了《殢人娇·赠朝云》词一首: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但是,苏东坡仍嫌不足以表达他对王朝云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于是又写下了一首新词《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绕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你看,在这些诗词中,苏东坡把王朝云比作散花的天女,而把他自己比作维摩,可见他们的亲密关系。另外,东坡盛赞朝云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非常美好。但,这样写还不够,还不足于表达苏东坡对王朝云的感激之情。绍圣三年端午节前,苏东坡竟然用生日口号这种极端庄重的形式来表达他对王朝云的爱和感激之情。

  本来,口号这种文字只用于皇帝、皇后、太后、妃子这些人的生日,或者国家的典礼大节。口号一般由翰林或有名气的大臣来写,写好之后先给乐工们排练,在朝廷宴会上由乐工演唱。这种文体又称“致语口号”,前面一段骈文称为致语,后面的近体诗(或律或绝,多为七言)一首为口号。所以,在民间是见不到的。

  现在,苏东坡竟然要给王朝云写致语口号了。东坡在致语中说:王朝云像天上的女神织女,暂时来到人间。她来到南海之滨惠州,一住就是三年。令人可喜的是,她青春不老,容貌美得像鲜花一样……

  写完了致语,东坡又写下了8句口号:

  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笋穿阶昼掩门。

  太白犹逃水仙洞,紫萧来问玉华君。

  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

  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

  这8句口号用典也比较多,首联比较浅显,是说他们到惠州已是第三个年头了,生活得很悠闲自在。颔联第一句用《独异志·梁玉清》之典,意谓自己带着嘲云贬居惠州;第二句又用《崔少玄本传》之典,玉华君乃道教传说中的女仙。意思是说,在生日的宴会上,大家都来祝贺王朝云。颈联是实写王朝云的神态美和外貌美。尾联是说,在春日里,大家举酒为王朝云祝寿,让我们都健康地活着,静观世事的变化吧。

  写完之后,苏东坡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为皇帝、皇后们写的致语口号,大多数不是我自愿写的。身为翰林,身不由己,没有办法呀。现在,我为爱妾写致语口号,是我乐意干的事。”说完,就命朝云按曲子唱了起来。

  在惠州,王朝云作为一位歌手,经常为东坡唱些歌或词,以慰其寂寞愁苦的心情。据有关资料介绍,当他们到惠州后的第二年秋天,嘉祐寺开始变凉了,户外树木的叶子有些变黄了,有些已开始脱落了,周围的环境有些凄凉。苏东坡与王朝云闲坐在一起,顿时觉得心里沉闷。于是,东坡便命置酒,央求朝云为他唱一阕他最心爱的,也是他贬惠前填写的《蝶恋花·春景》词:

  花褪残红青杏少,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朝云站了起来,清一清嗓子楞楞地站在那里,却一个字也唱不出来。苏东坡走到她身旁,低声问她是什么原因。王朝云却低下了头,眼泪簌簌地掉了下来。过了一段时间,王朝云才平静下来,低声地说:“奴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无处无芳草’这两句。”

  苏东坡听了,便佯作欢心,大笑着说:“我正悲秋,而你怎么却伤起春来呢?”

  实际上,苏东坡听王朝云这样一说,就更加感到王朝云理解自己、关心自己,是自己人生难得的知音。因为这首词的主旨,是借伤春抒发词人坎坷牢落的人生遭际的。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何所独无芳草兮,又何怀乎故宇”的诗句,所以,这首词表达了东坡与朝云两人的共同感受和体悟。顿时,苏东坡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事后追忆,这是朝云死亡的先兆。

  果然,好景不长。绍圣三年六月,惠州发生了一场瘟疫。王朝云到惠州后,由于水土不服,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经常生病,虽然苏东坡懂得医学,经常给朝云抓些中草药吃。但,由于王朝云身体的抵抗能力差了,加上她学佛,不喝酒,故便没有喝岭南人认为可以抵御瘴疾的桂酒,因而不幸染上了瘟疫。

  王朝云终于不治,于绍圣三年七月五日卒于嘉祐寺。这段时间,由于苏过到河源去购买营建白鹤峰新居的木料,故暂时没有下葬,直到八月初回来后,才在八月三日把王朝云葬在惠州西湖孤山上的栖禅院旁,苏东坡亲作墓志铭。

  朝云死后,东坡非常悲痛,食不甘味,睡不安稳。为了表达他对王朝云的思念,他又依《朝云》诗韵写了《悼朝云》诗一首:

  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

  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我的能力秀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