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河蟹博物馆

历史

兴化河蟹博物馆

中国盘锦河蟹博物馆,是中国北方面积较大、馆藏文物较多、历史跨度较长、展示手段领先的专业性博物馆。

同时也是东北地区首个河蟹博物馆。2012年9月22日,中国盘锦河蟹博物馆落成并投入使用。中国盘锦河蟹博物馆坐落于盘山胡家镇,位于盘山县胡家河蟹批发市场附近。除展示功能外,博物馆还具有科技研发创新、技术培训推广、商贸洽谈等功能。博物馆建筑面积729平方米,主要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生动地展示有关河蟹的历史传说、产业文化形成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内容。博物馆将会免费向公众开放。展厅共分为“蟹情”、“蟹缘”、“蟹魂”、“蟹韵”和“蟹城”五个部分。河蟹博物馆延续与传承了我国河蟹文化,填补了辽宁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没有河蟹博物馆的空白 “胡家天下第一河蟹市场”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河蟹交易集散地,每年接纳全国各地客商10万多人次,河蟹年交易量4万吨,年交易额24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河蟹加工出口基地,河蟹年加工量1万吨,河蟹年出口量2000吨,年增加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年出口量和出口创汇额居全国之首。中国盘锦河蟹博物馆借助“胡家天下第一河蟹市场”的影响诉说河蟹文化的发展。

2008年荣膺“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称号的兴化,今年河蟹养殖面积达到74万亩,预计产量将超过4.6万吨、产值23亿元以上。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这个富民产业,传播河蟹文化,在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的支持下,兴化创建了中国河蟹博物馆,由江苏红膏大闸蟹有限公司承建。据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河蟹分会会长李国平介绍,创建国家级河蟹博物馆,在全国尚属首家。

两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在平放在地上直径一米的电子屏幕上表演着各种各样的“节目”:时而“横行霸道”,时而“鹞子翻身”,时而“轻歌曼舞”……10月22日上午,在刚刚落成的中国河蟹博物馆里的“螃蟹舞台”旁,围满了前来参观的游客……
整个博物馆500多平方米,投资400多万元,共17个章节,通过图文对螃蟹的分类与生物特性、养殖与加工饮食、蟹文化、蟹产业等进行了介绍,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掰吃螃蟹总的要求是:去糟取精,剔骨食肉,先揭脐,再掀盖,尽其砣,穷其足,按部就班,循序而吃,可以构成一首抑扬顿挫的食蟹之曲。”在一幅生动形象的吃蟹示意图下面,配上了这样一段“吃蟹经”。
“我国有不少名菜是用鲜蟹做成的。如天津的‘金钱紫蟹’、‘熘蟹黄’、广州的‘芙蓉蟹片’、‘脆皮炸蟹螯’、‘姜葱炒肉蟹’、山东的‘蟹黄鱼翅’、扬州的‘蟹肉狮子头’、江苏靖江的‘蟹黄汤包’、镇江的‘清炖蟹粉狮子头’、浙江的‘敦煌斗’、我市的‘中庄醉蟹’……”在配以图片的“河蟹菜肴大全图”现场,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上海市中华绒螯蟹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成辉先生幽默地说:“都说上海人吃蟹精细,看了这些图片深感自愧不如……”
明代画家徐渭的“黄甲传胪图”,吴道子、齐白石、吴弗之、李苦禅等大师“螃蟹图”,幅幅形神兼备。更有唐代诗人李白、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等名家的“蟹诗”:“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凹红脂块块香”。

兴化创建中国河蟹博物馆的目的就是“让水乡河蟹载着文化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