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国市城西北4公里处的杨翟村有一名胜古迹——金龙大王庙,建于明代,现存大殿、古槐和饮马坑。据庙碑记载:庙中大王为宋末谢太后之侄,名谢绪。于元灭宋后,愤恨投江而死。明初,谢绪显灵助太祖朱元璋取胜元军,故敕封“金龙四大王”。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追封“显佑通济金龙四大王”。
关于金龙大王民间还有一传说:相传明朝末年杨翟村有一英俊后生,取名“挡儿”。他自幼在章凝外祖家住,常到大沙河里游泳,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一年盛夏,黄河上游连降暴雨,河南境内黄河决口,淹没了河南北部大片土地。水势汹涌,堵口无望,泛区扩大,河南道尹急得手足无措。一方士献计说:“在下夜观天象,久谪河北祁州的金龙大王,俗名挡儿,合当归位,若能请得他来堵口定能成功。”接着向道尹密授机宜。河南道尹派人前往祁州查访,一天黄昏,差人行至杨翟村,忽听一个老婆婆呼唤:“挡儿,吃饭来”。差人循声望去,见一魁梧后生向家门走去,如狼似虎的差人一涌而上,将锁链套在“挡儿”脖子上,扯了就走。
差人押解挡儿到河南后,道尹拱手相迎,并直道求助堵塞决口之意,把挡儿请上大提。面对滔滔黄水,看到田尽成泽国,挡儿心急如焚,纵身跃入河中,只听一声霹雳,金光起处,挡儿化作一条金龙,昂首顺河道游去,肆虐的黄水紧跟其后,涌向东方。河南人民得救了,为感念他的恩德,沿黄河建起了“金龙挡王庙”。
后来,祁州一工匠在河南做工。夜梦金龙挡王相约一同回家。工匠请人制作挡王象,负在背上回到祁州,行至章凝,藤象突然变重难负,一打听方知该村是其外祖家。于是,章凝、杨翟相继为其立庙。章凝庙取名“金龙山”,杨翟庙取名“金龙挡王庙”,后改“金龙大王庙”。每逢天旱,人们便到“金龙大王庙”求雨,抬藤象夸官必过章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