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硕县,拼音:Heshuo Xian。和硕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焉耆盆地东北部,是南疆、北疆、东疆的交汇点,被称为南疆第一县。它北依天山,南濒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北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384公里,南距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首府库尔勒市98公里。314国道自东向西横贯县境中部150多公里。和硕县界总长约580公里,县境总面积12892平方公里。 东邻托克逊县,西倚和静县,西南接焉耆县和博湖县,南至尉犁县,北隔天山山脉与乌鲁木齐相望。
气候特征
和硕三面环山,一面傍依博斯腾湖,中部平原地势低平,由周围山麓向湖倾斜的洪积冲积平原。有清水河、曲惠河、乌什塔拉河等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6℃,极端最低气温-31.6℃;极端最高气温39.2℃。热量适中,光照充足。
人口结构
全县有18个民族,19876户,总人口6.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1607人,非农业人口20254人,流动人口6769人;城镇人口9725人;男性3.22万人,女性2.97万人;少数民族19742人,其中:蒙古族5192人,维吾尔族8514人,回族5592人。
历史沿革
和硕县风景
和硕,系蒙古和硕特部落名,意为“先遣部队”。又名特吾里克(蒙古语,意为兔尔条,地多此灌木,故名)。1938年置设置局,1946年改为县。汉为危须国地,魏晋时并入焉耆。唐时境内有歌舒部,据说开元名将哥舒翰就是歌舒部落的头领,原称为哥舒汗。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古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落东归后,被清政府安置在今和静县和和硕县境内。1939年和硕成立设治局,局治设在塔温决肯(今博湖县塔温决肯乡),隶属焉耆行政区。1941年局治迁至乌什塔拉。1946年成立和硕县,1950年县治迁至清水河(现特吾里克镇),同年4月和硕县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70年将境内的跃进公社、光明公社和博斯腾湖划出成立了博湖县。
我的能力秀主页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