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景观
永昌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中,保存和遗留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据统计,全县已发现的文物点178处。
其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在上述43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石窟2处,古遗址9处,古建筑15处,古墓葬9处,石刻4处,革命遗址4处。
鸳鸯池遗址位于县境河西堡镇鸳鸯池村以南、金川河西岸的二层台地,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遗存,属甘肃仰韶文化马厂类型,距今约4150多年。鸳鸯池出土文物曾于1974年与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同在北京故宫展出,轰动国内外。
骊靬古城遗址据现有史料考查,骊靳县建于西汉,是今永昌县最早的古县之一。其故址就在今永昌县者来寨。由于它同古罗马人有关,因此备受国内外学者瞩目。对骊靬县故址的进一步考证、挖掘和研究,将会成为 古丝绸之路又一令人神往的考察热点,也会成为永昌县发展文化交流和旅游的重要资源。
长城横贯于永昌县境内的长城,汉代始建,明代补修,东与民勤县大口子以南长城相接,西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长城相连,全长约120公里。现存部分大体可分为3段:青山堡至民勤县界为东段,长40多公里。
钟鼓楼 位于县城中心,又名声教楼。清嘉庆二十一年本《永昌县志》称:“晨夕考钟伐鼓,以振文教,故为声教。”始筑于明万历初年,十四年(1586)建成。楼规制仿西安钟楼呈方形,分台基与楼体两部分。1981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1936年11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先后43天,与敌人作战数十次,歼敌4000多人,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为缅怀西路军将士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功勋,1984年开始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