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古八景

历史

济宁古八景

济宁,古之任城,早在5000多年前,青帝太昊(伏羲氏)封任姓于此,为我国四个最早的风姓古国之一,夏为仍国,商为任国,秦置任城县,汉代以后,历称任城国、任城郡、任城县,至明初洪武18年(公元1385年)后称济宁州。自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朝代,古人利用自然景色,建造人文景观,逐渐创建形成了名胜古迹“任城八景”,与“济宁北湖”互为辉映,齐放光彩。 “任城八景”即:“铁塔清梵”、“太白晚眺”、“墨华泉碧”、“凤台夕照”、“灌冢晴烟”、“南池荷净”、“西苇渔歌”、“获麟晚渡”等八大景观。

铁塔清梵

指的是济宁的铁塔寺,位于现济宁市区铁塔寺街路北。铁塔寺,原名崇觉寺,是任城最早的佛教释迦禅寺。寺内建有铁塔、声远楼及殿宇房舍。这一古刹,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身为九层,加上塔座、刹顶共十一层,通高23.8米是全国铁塔之最。铁塔平面图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形成明显的收分,呈现出刚毅、挺拔、秀丽的卷杀轮廓。每层下部均置厚5厘米的八角形平座,座下每面有斗拱四垛,以作衬托。平座以上,沿边缘安装围栏,栏高30厘米,栏板花纹富有变化,各具特色

太白晚眺

太白楼位于济宁古运河北岸,太白中路中段路北。太白楼即“太白酒楼”,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原址坐落在古任城东门里(今小闸口附近)。楼上正厅北壁上方镶有明代人所书“诗酒英豪”四个大字石刻,字体丰硕,道劲豪放;下嵌着李白、杜甫、贺知章全身阴线镌刻的“三公画像石”,李白居中,杜甫在左,贺知章在右,线条流畅,体态浪漫,风流典雅。

墨华泉碧

“墨华泉碧”这一景观指的就是济宁浣笔泉这一独树一帜的园林建筑。

凤台夕照

“凤台夕照”这一景观是说站在凤凰台上“每逢清明、白露节,日夕时,日影照北城;芒种、小暑节,日影照南城。

灌冢晴烟
“灌冢”就是汉朝大将军灌婴的墓,位于济宁市东边西灌村北250米处,“灌冢晴烟”是说在阳春三月里,天气晴朗,微风拂过,灌婴的墓地上空会有白色烟气覆盖着,是一道奇异景观。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南池荷净

“南池”就是指“王母阁”,原名“古南池”,建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公元713——756年),面积400余亩,位于现在济宁市城南王母阁路西侧。

西苇渔歌

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它位于济宁市西,现在任城区安居镇的汪营、胡营、刘营三村东边和西五里营村西边环抱区内,也就是原来的马场湖。马场湖在州西十里,周约44里,水域540顷。当时,人们在这广阔水乡,植苇栽蒲,养鱼喂鸡。微风吹来,湖水荡起阵阵涟漪,芦苇摇摆起柔软的身躯,好像在轻歌曼舞;特别是红阳西下时,烟波浩渺,渔歌阵阵,真乃是人间美景也,所以人们也称这里为济宁“西湖”。

获麟晚渡
这一历史景观,是指位于济宁市城北四十华里有“二济宁”之盛誉的长沟“获麟晚渡”(今任城区长沟镇获麟今谐音回林村)晚上的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