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是一座城市的魂。那么文化人则是一座城市的精,一座城市的神。正因有了文化人笔下的纵横驰骋、漫卷挥洒,才有了城市的从古到今,才有了城市的兴衰盛落、人情风土的传承,城市记忆的刻录和汤播。就象尘封的老酒一般愈久弥香,文化愈重愈久远越能彰显其不变的规律。绍兴,犹如那坛风味独特历久弥香的陈年花雕老酒,散发着千年不绝的幽香。绍兴,更像一位沉静温婉气质高雅的书香女子,瑶鼻间翕动着淡淡的清香。
当你徜徉着走进绍兴,便犹如翻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处处散发出氤氲的人文气息,令人心驰神往。走进绍兴,就好比走进了一轴民俗风情画,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老街深巷、江南布衣、红莲白藕、乌篷社戏……一踏上古越之地,人就在片刻之中迷失在一段段历史的烟云之中。古越之地的名声,当数六朝与唐朝最隆。昔日东晋王羲之赞曰:“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他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说:“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唐时,越地成了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发地。行吟诗人们从鉴湖之畔出发,溯剡溪至上虞、新昌、嵊州直至天台。遐想唐时青山绿水,当时中国顶尖的诗人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宋之问相继而行,出东湖、进鉴湖、游稽山、进剡溪、饮绍酒、吟佳句,谈笑千古,激扬文字,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在绍兴,似乎一切的景观都有着时间的厚度和色彩:百草园的泥墙根、兰亭的鹅池、徐文长的青藤以及秋瑾的青春呼吸。古城绍兴,她把最华丽的一面,深深地隐在了越中大地的怀抱——越王陵、大禹陵、越王台、西施殿、会稽刻石、沈氏园……那些江南先贤的背影,曾晃动在碧水的皱褶里,飘逸在黄酒的幽香里。到了绍兴,若不去咸亨酒店真有负鲁迅先生。我们顺着鲁迅故居前那条用青石铺就的小路走到一个高挂酒店旌旗的招牌下,学着孔乙己的样子,慢步踱进咸亨酒店,但见店堂内曲尺柜台,方桌板凳,喝酒聊天的客人很多。要了碗绍兴黄酒,点了一盘茴香豆,还有臭豆腐等几样绍兴有名的小菜。碗中的老酒,色泽橙黄透明,香味醇厚。浅饮一口,就觉甘甜绵密,浑身舒坦。都说黄酒后劲很大,一点不错,只尝了几口,便有些晕乎乎。
其实,我倒十分愿意沉浸在这份淡淡的醉意中,让人感觉到一种久别的江南式的温柔。 醉意朦胧中,绍兴那一汪清粼粼的水便在梦中摇曳。那山、那水、那桥,便和自己的身心一样微微漾动,陶陶然,醺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