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鲁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今天我为大家介绍我家乡的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唐改县名名鲁山,因县东北十八里有鲁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高耸,回生群山,为一邑巨镇,县以此名。”
鲁山县历史悠久,夏商时,鲁山县初称鲁县,后改称鲁阳,春秋时属郑,后来隶楚。楚肃王三十年(公元前374年),魏伐楚取鲁阳,鲁阳属魏,西汉置鲁阳县,归南阳郡。三国时,属魏,晋代,属南阳国,南北朝永初年间,属南朝宋。公元487年,北魏孝文帝南巡,改名山北县,并置鲁阳镇。太和十八年(495),为荆州治所,又为广州治所。太和二十二年(499)。兼鲁阳郡治所。隋大业初(617),改名鲁县。唐武德四年(621),为鲁州治所。贞观元年(627),废州,改鲁县为鲁山县,隶属伊州。贞观八年(634),属汝州。至明洪武初,属南阳府汝州。成化十二年汝州升为直隶州,鲁山县直至清末民初仍隶属汝州直隶州。民国三年(1914),属河南河洛道,民国二十一(1932)年到三十六年(1947),属河南省第五行政区。1949年后隶属许昌专区(后改地区),1983年归平顶山市辖,至今未变。
区划沿革
1999年,鲁山县辖5个镇、17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良镇、张官营镇、二郎庙乡、土门乡、马楼乡、瓦屋乡、仓头乡、四棵树乡、观音寺乡、鸡冢乡、辛集乡、张店乡、赵村乡、背孜乡、昭平台库区乡、董周乡、熊背乡、磙子营乡、瀼河乡。
2000年,鲁山县辖6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22541人,其中:鲁阳镇 57452人、下汤镇 32674人、梁洼镇 36951人、张官营镇 57017人、张良镇 52591人、尧山镇 19277人、赵村乡 24889人、四棵树乡 15046人、鸡冢乡 13311人、熊北乡 20924人、让河乡 46400人、瓦屋乡 30147人、观音寺乡 23505人、土门乡 8513人、背孜乡 14718人、仓头乡 22317人、董周乡 54500人、张店乡 78552人、辛集乡 47341人、滚子营乡 64075人、马楼乡 80617人、昭平台库区乡 21724人。
2005年,鲁山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土门乡,并入背孜乡管辖,背孜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5年12月31日,鲁山县辖6个镇、15个乡:鲁阳镇、下汤镇、梁洼镇、张良镇、张官营镇、尧山镇;张店乡、辛集乡、熊背乡、瀼河乡、瓦屋乡、赵村乡、董周乡、仓头乡、马楼乡、鸡冢乡、背孜乡、磙子营乡、观音寺乡、四棵树乡、昭平台库区乡。
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撤销鲁山县鲁阳镇调整张店乡董周乡行政区划设立露峰等四个街道办事处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9号)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的批复精神,鲁山县政府决定撤销鲁阳镇,调整张店乡、董周乡部分行政区划,设立露峰、琴台、鲁阳、汇源4个街道办事处;将原鲁阳镇所辖区域以及张店乡的詹营、董周乡的五里头等22个行政村划入城区。
这就是我家乡的历史沿革。我是鲁山人,我为鲁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