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俄战争

历史

抗俄战争

 沙皇俄国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早在16世纪下半叶,就从乌拉尔山脉开始向东扩张,到17世纪上半叶扩展到外兴安岭北部的勒拿河流域和贝加尔湖,不断侵扰中国边境。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由于日本于甲午中日战争中抢先占领了辽东半岛和朝鲜,沙俄便以“对抗日本”为由,派兵对中国东北北部实行军事占领。
1895年,沙俄联合德国、法国对日本共同干涉,要求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
沙俄以“还辽有功”,乘德国强占中国胶东湾之机,出兵强占了大连和旅顺口。1898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行租借旅顺。
沙俄在占领旅大期间,对该地区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也激起人民强烈的反抗意识。广大人民纷纷揭竿而起,进行坚决的斗争。谱写一曲曲动人的爱国主义壮歌。
1899年农历腊月二十二日,60余名俄军窜至金州杏树屯、刘家店,荷枪实弹地强迫农民在7天之内交足捐税。当地会首马成魁率人赴沙俄据点交涉,俄兵非但不予理睬,还抓走前去交涉的20余名农民。乡民怒不可遏,将沙俄据点团团围住。马成魁派人连夜逐村联络,一夜之间聚众1000余人。翌日拂晓,刘家店附近村屯农民以刀矛为武器,云集在许茔山下,然后向沙俄据点冲去,当场将1名俄兵击毙。沙俄立即派200余马队从貔子窝(今普兰店市皮口)赶来镇压暴动农民。马成魁临危不惧,挥舞大刀砍毙数名俄兵。马成魁之子马文才肩抗大旗,冲在队伍最前头,暴动农民人心大振,奋勇当先冲进沙俄马队,喊杀之声震天动地。农民沙连月在敌群中挥舞大棒,棒到之处轻者落马,重者丧生。农民马云翔双手被砍断,仍用半截断臂猛戳俄兵。马文才中弹牺牲后,农民任二接过大旗继续冲锋。
这次暴动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却大灭了沙俄的威风,迫使沙俄向农民作出让步,并给死伤农民以赔偿,刘家店农民的这次抗俄斗争青史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