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明清运河故道

历史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

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是高邮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里运河的前身。位置在现运河的西侧,位于高邮老船闸至界首四里铺之间,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在里运河东堤外另开新河,形成“二河三堤”,上世纪80年代为保运堤的安全,基本填平了里运河故道,但河道形状至今仍清晰可见。2006年,高邮明清运河故道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相关人士介绍,此次主要是恢复了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并且部分恢复了杨家船坞的形制,对万家塘船坞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再现了昔日渔民的生活场景。据《高邮水利志》等文献记载:民国二十年特大洪水高邮运河多处决口,其中城区段挡军楼、七公殿、御码头、庙巷口等运河先后决堤,现发现的石工应是当时七公殿决口修复后的产物。而华洋义赈会是一个以中外合作为主旨的国际性救灾、防灾的非政府组织,在这次运堤修复过程中,该组织共募捐资金36.28万元,帮助修复以挡军楼、七公殿为主的6处决口。现高邮博物馆布置的《1931年特大洪水及运堤修复陈列》,以照片、文字再现了当年洪水发生时的悲惨场景及运堤修复的故事。据悉,这场洪灾共造成里下河77000多人死亡,1320万亩农田颗粒无收,房屋倒塌213万间,140多万人逃荒的悲剧。

@网络营销能力秀/upload_files/2021/10/03/ota9vzhenxi

@我的博客/upload_files/2021/10/03/bokv4zhenxi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