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十八座,全名西园十八座,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雅韶镇,乃先祖谭谓公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后祠堂、大门楼被拆毁五十年之久。今谭羲德、谭仁德、谭勇德、谭英、谭雄合家出资万元兴建,重振古寸雄风,再添和谐奋发新风彩。
所谓“十八座”,就是十八座建于220多年前大房子,按6×3的格局整齐排列,都是青砖外墙,巷道也是由青砖铺设而成的,因为每间房屋都有两个镬耳,所以当地又叫“镬耳屋”。“十八座”当年在阳江远近闻名,是姓谭的三个兄弟建的,也是谭氏家族当时富庶一方的象征。说是十八座,其实后来户主又增建了另外十八座跟原来格局基本对称的大房子,于是三十六座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在当地非常罕见的大宅院或者说是古村落。
由来
西园村又名十八座,这个名字较为出名,此名如何得来?又有段古(故事)了。
距今约260多年前,西园村有个叫谭谓的人,家有三兄弟,其大哥二哥,一个擅文一个熟武,小弟谭谓则擅长做生意。
他做的是牛贩生意。据说当时别的牛贩的牛发牛瘟,很多牛都病死了,生意自然是亏本的。谭谓的牛也发过牛瘟,但他把牛赶到下面的长塘浸过之后,
牛就奇迹般好了,因此在那个时候赚了不少钱。
赚了钱之后他想建房子,于是和他的伙计去城里的沿江路买建房的木材。由于谭谓是个不修边幅的人,且没有老板的架子,当他向木材店的老板询价时,
木材老板扫了他几眼说:“那个木材很贵的,你买不起的。你旁边的那位老板才有可能买得起。”
木材老板所指的“你旁边的那位老板”,就是谭谓的伙计。伙计比老板穿得光鲜,难怪木材老板以貌取人了。
谭谓没有说“他是伙计我才是老板”,而是说:“要是我买得起呢?”
木材老板说:“你买得起的话,我就买一送一,你整(阳江方言,建的意思)一座屋我送你一座屋。”
谭谓:“此话当真?”
木材老板:“牙齿当金使。”
谭谓:“好。”
谭谓差使他的伙计回家取钱,一下子买了九座屋的木材,木材老板也真的兑现了诺言送了谭公九座屋。这就是“十八座”的由来。因每座屋的屋顶有高耸的形似镬耳的构造,故“十八座”又叫镬耳屋。镬者锅也,镬耳,即为锅耳。
“十八座”是一个虚数还是实数?是实数,但谭谓的后人在他去世后仿原“十八座”又建了十八座,实际成了三十六座。我们分为“上十八座“和“下十八座”,至于“下十八座”的建筑时间,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也不清楚。谭公当时怎么会想到建这种镬耳形的房子?是他自己设计的还是从外面看到的呢?这个就不是很清楚了。村子里大概有多少人?你问的是历史时期的人数还是现在的人数?80年代的时候大概有700多常住人口,现在大概还剩120人左右吧。现住人口里多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和小孩,年轻人多在外面打工,也有搬出去住的,像广州,江门,东莞等地,最近的有在阳江城里有房屋,有的在阳东县城,也有长居国外的。90年代国家著名跳水运动员谭泳,现阳江政协主席谭XX,印度尼西亚大学的校长谭XY都是出自“十八座”的。
/upload_files/2021/10/03/bvfeoV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