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之史

历史

新密之史

我的家乡新密市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公里,管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新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物阜品优。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轩辕帝再次出生,立宫建殿、建都定国,开创了华夏一统基业,缔造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
上古时期:
三皇时代,古密地为补国,都城在今县西牛店一带。

五帝时,轩辕黄帝在云岩(云岩宫)练兵讲武。汤、虞、夏、商四代,密县属豫州。
周代:
周初,密县为密国、郐国。密国姬姓,是周王室同姓贵族,后被周宣王所灭,都城在今大隗镇;郐国是周武王所封,姬姓,为火正祝融之后,公元前769年被郑武公所灭,都城在今曲梁镇古城寨村。
周平王二年(769年)郑武公灭郐,属郑。在今大隗镇置新密邑也叫新城。
周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54年)夏,齐桓公借口郑国国君逃避首止之盟,又违背农时修筑新城,亲率宋公、陈侯、卫侯伐郑,包围了新密。

周灵王十年(公元前562年)九月,晋率诸侯会于萧鱼(今尖山乡萧鱼口)。
周烈王元年(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率兵灭郑,新密邑属于韩国。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攻韩,韩国灭亡,新密邑属秦国。
秦代:
秦一统六国,置三川郡,新密邑属之。
西汉:
汉王刘邦二年(公元前205年)置密县,属河南郡,县城在今大隗镇。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卓茂任密县县令。律政有芳,民感其德,后人在大隗镇县城内建有卓君庙。
西汉末年(公元23年),王莽、刘秀曾在密县境内作战。
东汉: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密县人侯霸被光武帝刘秀拜为尚书令,次年晋大司徒,封关内侯。建武十二年霸死,追封侯霸谥号则乡哀侯,食2600户。
晋代:
永嘉四年(310年),晋都洛阳被匈奴族汉帝刘渊所破,晋皇太子司马业逃难置密县,住云岩宫南侧黄路坡寨,后改为王居城。建兴元年(313年)即皇帝位,史称”孝愍帝“。
南北朝:
北魏孝昌二年(526年),分密县为武陵、曲梁两县,属广武郡。

北魏时,建光林寺,是密县第一座寺院。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春,荥阳人张俭等率众于大隗山,通宝炬。被东魏武卫将军高元盛所镇压。
北齐天宝元年(550年),撤武陵、曲梁二县,复制密县,属荥阳郡。天保三年,在县东建浮图寺。
隋代:
开皇元年(581年)建超化寺,占地方圆20余里,僧侣2000余人。明清时寺院被破坏,线仅存部分佛殿。二年(582年),在县西北建华严寺。
大业十二年(616年),县城由现大隗镇迁址法桥堡(今名县城)。
唐代:
武德三年(620年),撤密县,置密州,辖零水、洧源二县。四年,废密州,撤零水、洧源二县,复制密县,属郑州。
开元二年(714年),于超化寺院内建造中空13层砖塔,高约30米。
天宝七年(748年),县东曲梁建铁钟寺。同年,县西尖山上寺沟建上香峪寺。
宋代:
开宝元年(968年),建中香峪寺。二年,建云岩宫。
咸平四年(1001年),县衙西建法海寺。
崇宁四年(1105年),大隗镇建月华寺。
金代:
大定元年(1161年),县西南柏璧山下,建白龙王庙。
元代: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南京路为汴梁路,领州五,密县居郑州。
至正二年(1342年),密县改称密云县,属钧州。同年,在县西建报恩寺。
十五年,在县西北建助泉寺。同年二月,密县地震。
十九年,密县蝗灾,庄稼被吃完,人捕蝗虫为食。
明代:
洪武元年(1368年),改密云县为密县,属开封府钧州。
成化二十年(1494年)《密县志》纂修成书。
万历十六年,徐霞客由荥阳至密,经西北香炉山、圣借池、石佛地过县城到天仙庙等地游览,《徐霞客游记》有记载。
崇祯八年春,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打密县县城,知县苗之廷率军顽抗,城未破。十四年春,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二次攻打密县,经三天三夜激战,城破。
清代:
顺治七年在城西关建惠济桥,后称李公桥。十三年,青屏山顶建屏峰塔一座。
康熙十五年,在县城东门外建兴学书院。二十三年,建桧阳书院。二十八年在云蒙山南建浮山双桥,后称官夫桥。二十九年,县城南外建文峰塔。
乾隆十五年,乾隆与皇太后巡幸游篙、洛,十月途径密县,憨留牛店镇,尖营膳毕,易骑围猎,射虎于城西北裴家洼,日西驻跸于城东大营。
成丰三十一年,改个保义塾为初级小学堂。是年,县设立师范传习所。自清初至是年,全县共考的进士14名,其中文11名,武3名,考取举人124名。
1948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部队第四、九纵队,12日夜攻克密县城。
10月,密县全境解放,中共密县委员会、密县人民民主政府搬迁县城办公。
11月3日,县人民民主政府分区召开万人大会,庆祝密县解放。